在过完秦克27周岁生日后,很快就迎来了新的一年,秦克与宁青筠也已重新进入工作状况。
在一月份里,他们最需要花心思的工作就是余下6999座发射基塔的选址与兴建问题。
“智能化制造工厂”的选址相对容易,只要交通便利、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低、气候条件合适、比较安全就行。
但发射基塔的选址就麻烦得多,因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考虑到该发射基塔在“星球防护罩”中负责哪个区域的防护。
平均一座发射基塔要负责8万平方公里的外太空空域,却不代表在该区域对应的地面上任意地点兴建发射基塔都行,大概能选择的,只有圆心区域的五千平方公里范围内。
如果这五千平方公里都正好处在条件恶劣之处,就很让人头疼了。
夏国向来以地大物博着称,自然也有好几座发射基塔的选址让人头疼,其中条件最艰难的,要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四座发射基塔。
那里黄沙漫天,昼夜温度极大,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变得更加极端,从盛夏到寒冬的切换往往只需要一两个月。
这意味着在沙漠腹地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必须面临着夏天高温、冬天严寒、狂暴风沙和复杂地质情况的严峻考验。
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不少重要的油田与科研观测站,当中就有夏国第三大油气田“塔里木油田”,以及万米科研深井,都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精密仪器,一旦被太阳风暴损毁会想重建会花无数的精力金钱。
最糟糕的是,因为沙漠的高温干旱及磁场紊乱,“超巨型太阳风暴”若是直接轰击下来,将有极大的概率会引起油田附近的空气爆鸣、产生电火花,进而引燃油田。
如果出现油田大火,那就真是灾难式的后果了。位于沙漠腹地的油田大火根本不可能扑灭,只能任由其燃烧上百年,将方圆数千公里化为焦土,油田存储尽毁,更会带来无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
这对于夏国、对于世界都是巨大的灾难。
为此,这四座发射基塔无论如何都必须建起来,而且必须要成功抵御住“超巨型太阳风暴”。
幸而随着完美型沙漠红薯在近几年来迅速推广,现在已全面实现了“绿薯包围黄沙”的目标,不但成功地扼制了沙漠化的扩张,更成功地“返沙还土”,硬生生地将沙漠的边境线向腹心地区推进了近百公里。
不要小看这一百公里,这一百公里的沙漠边缘地带压缩,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使之在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的前提下反倒变得相对温驯了些。
而且夏国在沙漠腹地创建的奇迹基建可不少,经验丰富。例如刚才提及的,在沙漠腹地建立的科研基地,就实现了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正式穿越万米大关,使之成为了世界第二深井。
要知道深地钻探难度堪比“探月工程”,由此可见夏国在这方面的工程能力。
但考虑到沙漠地区的发射基塔因为光线与风力问题,建造时与其他地区有不少不同之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夏国这边还是特意安排了二十几位资深的工木工程系年轻教授奔赴现场,全程指导监督土建工程。
这一天,正是年轻教授们启程出发的日子,秦克特意亲自赶到现场,给他们讲解一些在沙漠里建造发射基塔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和容易出问题的事项。
这些年轻教授来自京城几个不同的高校,包括京城理工、京城师范、京城石油大学、京城工业大学、京城建筑大学以及夏国地质大学,也有清木与燕大的建筑系教授。当中最年轻的副教授才29岁,年纪最大的也就36岁。
选择年轻教授的原因也很简单,大漠腹地的条件比较恶劣,又需要长驻大半年,年纪大的教授很难熬得住,埋骨大漠的概率很高,只能选身强力壮的年轻教授。
当然,就算是年轻教授,待在那般恶劣的工作环境也绝不会好受,尤其是这些年轻教授大多数都已成家立室,孩子都在十岁以下。他们这次毅然奔赴险地,参与四座发射基塔的全程建基工程,可以说是冒着极大的健康乃至生命风险。
作为一个有孩子的父亲,秦克很能理解这样的抉择有多艰难,哪怕上级已作出了承诺,事后会有事业发展上的回报,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觉悟与奉献精神,是很难毅然接下这份艰巨而危险的职责的。
所以,虽然原本并不需要秦克“多此一举”,但秦克还是在讲解完要点与注意事项后,逐一与他们握手、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