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课后学习小组——快乐的学习模式

那个时代,我们的童年没有被课后班和补课班占据,放学后,我们有的只是老师安排的学习小组。家住得近的几个同学,自然而然地组成了一个小集体。那时,没有家长的接送和陪伴,作业也不需要家长签字,我们相互检查,相互帮助,不懂的地方总有人耐心讲解。

记得有一次,小桓的算数题不会做,小凯就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完全理解。当然,也有抄作业的时候,但老师总能一眼看出来,他们的洞察力让我们佩服不已。

作业完成后,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我们会一起出去玩,或者在家里玩。那时的游戏简单却充满乐趣:弹玻璃球、扇牌、跳皮筋、丢口袋……我们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动手做的,用废旧物品改造,每一件都独一无二。玩起来也没有有男女生之分,都在一起玩。我们的小组记得有五六个人,一般的谁的家里宽敞些,就安排在谁家。家长都支持的,没有谁家因为怕弄脏乱房间而拒绝同学们来家里学习和玩的。

学习小组让我们学会了合作,也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那时的我们,简单而快乐,没有太多烦恼,只有对未来的憧憬。

当太阳渐渐落山,大人们下班回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各自回家。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我们拥有的是纯真的友谊和无忧无虑的童年。成年后,我了解到,我们小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七八年,七九年都考入了大学和大专。那时的升学率才百分之三左右。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环境。课后班和补课班成为了常态,孩子们的自由时间被大大压缩。家长的陪伴和签字变成了一种监督和压力,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似乎在逐渐减弱。

如今,我们已经几乎看不到一栋楼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了。看到的是家长管着做好作业和课后班之后,有一点空余时间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机或电子玩具,沉浸其中。更有甚者,个别家长把可以玩手机和游戏机作为孩子完成作业后的奖励模式。这不仅伤害了孩子们的眼睛和身体,同时也让孩子们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代教育强调成绩和竞争,却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培养高分机器,还是培养有创造力、有合作精神、有情感智慧的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学习小组的价值,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我们是否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孩子一直都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真的希望看到国家的教育工作管理层,能细致入微的深入调查研究后,做出实际的教育改革,真正的为国家培养出如毛主席他老人家希望那样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