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喊,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帝都皇宫掀起轩然大波,打破了往昔的宁静与祥和。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宁皇,原本正专注地处理着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奏折,闻声猛地抬起头来,两道剑眉紧紧蹙在一起,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悦之色。
“起奏陛下,东宁城传来战报,我军遭遇惨败,损失兵力已然高达两万之众,左将军紧急派遣微臣前来,恳请陛下速速发兵增援!”传讯的士兵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神色惶恐而焦急。
“什么?”
一旁的老丞相闻言,不禁失声惊叫,满脸惊愕。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唯有宁皇依旧稳坐于龙椅之上,只是那紧皱的眉头愈发显得深沉凝重。
此时,只听得老丞相怒不可遏地质问道:
“究竟是何缘由导致这般惨重的失利?此前不是再三叮嘱过,切不可贸然出城迎战吗?为何如今还是酿成如此大祸?”
面对老丞相的质问,在场之人皆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那位传讯的斥候身上。
只见那斥候面色惨白,额头上冷汗涔涔,忙不迭地回答道:
“回丞相大人,此次我军并非主动出城应战啊!而是在城中遭遇到敌军突袭,猝不及防之下才落得如此狼狈境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阵哗然。
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宁皇终于缓缓开口说道:
“罢了,先莫要惊慌失措。且将东宁城所发生之事详细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得到宁皇旨意后,那名斥候稍稍定了定神,开始将东宁城之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半晌过后,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一刻。
当斥候将所探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报完毕后,整个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众人面面相觑,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局势惊得说不出话来。
宁皇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地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如今东宁城告急,可有谁愿意挺身而出,带领兵马前去支援?”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大臣们,然而却无人敢轻易应声。
就在这时,朱镇江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朗声道:
“陛下,微臣愿前往东宁城解困!”他那坚定的语气和无畏的神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宁皇看着眼前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并未立刻应允,而是询问道:
“西北方向的敌军目前行进至何处了?”
朱镇江再次恭敬地拱手回答道:
“回陛下,据最新情报所示,西北敌军已然抵达瑞丰城外,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并未发动攻击,而是选择了暂且驻军停歇,其真实意图实难揣测啊!”
“依微臣所见,这支敌军似乎正在等待什么人或者指令。”
听闻此言,宁皇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深知当前形势严峻,必须尽快做出决策应对。
沉思片刻之后,他微微颔首说道:
“好,既然如此,朕便命你朱爱卿率领剩余的朱雀卫与白虎卫,即刻出征攻打冀州。”
“敌军破城而不入,其用意想必已是昭然若揭。事已至此,我们唯有果断出击,方能有一线生机。”
“就算一时半会儿无法顺利拿下冀州,但绝对不能让他们再有任何向前推进的机会了,无论如何都必须咬牙坚持住,一直等到大司马归来!”
宁皇目光坚定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朱镇江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施礼道:
“微臣谨遵旨意!定当不辱使命,绝不让敌军得逞半步!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请陛下放心!”
...........
冀州,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此刻正沉浸在一片紧张与期待之中。
郡守府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希望。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疾步走进大堂,单膝跪地,高声道:
“启禀大将军,东宁城大捷,我军大破敌军两万余人!”
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