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岭南山水中的文沁阁

结束了八闽之地灵源的考察后,夏先衍一行人在闽省军分区休整了一晚,养精蓄锐。次日清晨,他们迎着晨曦,乘坐军区的车辆,一路疾驰,直奔潮州的笔架山潮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地区诞生的灵源,绕不开潮州。

千年窑址笔架山,生生不息潮州瓷,潮州笔架山窑遗址在华夏古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歌管满城灯似海,珠帘齐卷拜青龙。潮州古城,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之中,历史文化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笔架山潮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南粤省潮州市湘桥区东兴北路189号,地处潮州市区的笔架山麓,紧邻韩江与古城区隔江相望。这一遗址是宋代的古窑址群,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与广州西村窑、雷州窑并称为广东宋代三大窑址。

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是依托该遗址建立。走进遗址保护区,顺着山势的斜坡,潮州笔架山窑第10号窑如同一条“神龙”静卧其间。

古老的窑洞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一座神秘的山城。这些窑洞曾经是烧制瓷器的地方,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陶瓷作坊。

参观完窑洞,他们来到了潮州窑遗址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不少从遗迹之中挖掘出来的的瓷器文物,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作品应有尽有。

宋代是华夏文化艺术的高峰,当时的古人崇尚焚香、品茶、插花、挂字画等“四雅”,潮州窑产品中的熏香炉、茶盏、茶壶、花插等器物,四雅中居三。

相传高峰期时,以潮州笔架山窑为中心,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形成“沿江十里,烟火相望”的盛景,据说,当时这里的龙窑就有九十九座之多,号称“百窑村”,又称“水东窑”、“白瓷窑”。

这里所生产的瓷器,经韩江转运出海,源源不断地销往日本、东南亚甚至更加遥远的地区。“器成走天下”!它们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一共发掘整理了12座斜坡式龙窑,并按照顺序编号为Y1至Y12号窑。这些窑址产出的瓷器分布地域广、数量大,是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产品之一。

现如今收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的“治平四年”青白釉瓷佛坐像就是北宋潮州窑的经典代表作。

调查灵源的人员在笔架山潮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发现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诞生,这股力量便是由潮州窑所孕育出的灵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灵源不断扩张,最终与潮州古城所孕育的灵源连接在一起。这两个灵源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大型灵源。

潮州古城作为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其文化底蕴深厚。这座古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成为了灵源的滋养,使得灵源变得越来越强大。

灵源诞生的灵气又通过穿灵源之地而过的韩江,传到了更远的地方。穿城而过的水脉如春风化雨,润泽潮州人民的心田。

潮州古城,又称“凤城”,位于南粤省潮州市湘桥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潮州古城以其独特的潮汕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着称,面积约3平方公里,格局完整,拥有720多条纵横有序的街巷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

这两处的灵源距离如此之近,使得夏心衍省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仅仅一个上午,他便顺利地完成了潮州的灵源之地的调查工作。

前一天南粤军区的战士就已迫不及待地在他们的必经之路等待多时。而当他们抵达潮州灵源之地时,刚刚下车,两个军分区的战士便迅速完成了交接工作。

所以接下来的行程就由南粤军区的人来负责了。

完成潮州的工作接下来,他们即将前往羊城从化区。在那里,文沁阁已有众多战士们期盼着夏先衍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觉醒灵觉,迫切需要修行功法,因为大多数修行者刚刚起步,又涉及到修行功法的保密工作,所以现在急缺传授功法的人。

雷明心深知自己那些战友们的胆子有多大,有的人胆大包天敢顶着处分去把夏先衍抢过去。因此,他提前与中央军委进行了沟通,提醒各大军区的负责人要有所收敛,不要干扰夏先衍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