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文心经》,每个大境界,可分为五个小的境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紫府之中五行修炼圆满后,就可以开辟识海,修为晋升到通灵境。
《人文心经》修炼者注重五行之道,与人体的五行交相辉映,相生相成。
五行学说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的结果。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
五行的起源——“天成象,地成形”
五行的来源之一是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从五星的出现,对应地上生物的生长和衰退规律,古人总结了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的运动规律,这是金、木、水、火和土的五要素文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行运行,以二十八星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
在北极星的天空中,北极星的天空中出现了五星,依次是木、火、土、金和水,这影响了地面生物的变化。
木星:色青,每天三时(寅时)和八时(未时)见于东方;每月逢三、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每年三月、八月夕见于东方。故曰:三八合木,或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火星:色赤,每天二时(丑时)和七时(午时)见于南方;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会火星于南方;每年二月、七月夕见于南方。故曰:二七合火,或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土星:色黄,每天五时(辰时)和十时(酉时)见于中央;每月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会土星于天中;每年五月和十月夕见于中宫。故曰:五十合土,或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金星:色白,太白金星。金星每天四时(卯时)和九时(申时)见于西方;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每年四月、九月夕见于西方。故曰:四九合金,或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水星:色黑,水星于每天一时(子时)和六时(已时)见于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夕见于北方。故曰:一六合水,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文字还没出现的远古时期,古人观察到的星象,用黑白子来记录。黑白子表示行星也最为形象直接。白子奇数为阳,黑子偶数为阴。
此无字天书叫河图。河图白子25个,为1、3、5、7、9之奇数和;黑子30个,为2、4、6、8、10偶数之和。
所以河图是古人用黑白子记录五大行星出没规律的时间方位图。古人比较严谨,天上有五星出没,地上有龙马负图。天垂象,地成形。天有星图,地有河图。
华夏文明之根,从河图洛书始,为《易经》之源头。《易经》又为群经之首,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行地理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