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记者并不多,多是跑来是凑热闹的,其中以丹麦、德国和挪威的居多。
中国记者也有,基本都是些门户网站的海外驻记,只是因为凌平在这,他们才多了几分兴趣。
得益于老某子、陈大导这一辈人的辉煌过往,国人大多关注的都是欧洲三大和奥斯卡这类国际顶级电影节,再不济也是釜山、东京之类等次一级的。
像蒙特利尔这种已经走了几年下坡路的国际电影节,大家兴趣只是一般,基本属于需要科普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哦,还挺牛逼的!
至于美国,他们甚至已经看不上这种小地方了。
因为来的记者太杂,所以为哪部电影写稿子基本就全凭兴趣,还有一些则是本地的记者,他们更敬业,几乎每场必看。
这不是凌平第一次参加媒体见面会,但却是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媒体见面会,不知道是不是规格不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阵仗。
十几个记者就坐在第一排,神情闲散,有的连相机都没挂,甚至还私下互相聊天打屁,松弛感直接拉满。
“虽然拍的很漂亮,但感觉剧情还是有点平。”
一个金发女郎记者小声和旁边的人说了一句。
“电影的整体节奏应该就是这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剧烈的冲突。”
旁边的人调整了一下坐姿,用手撑着下巴,笑道:“但看起来也不是很乏味,不是么?”
金发女郎皱眉,《怦然心动》明显不是她的菜。
旁边记者继续道:“构图先不说了,我有一点感觉……”
他手一指荧幕,随后拇指和食指比了个直角,好似镜框拍照一般,道:“这个导演拍出来的画面,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饱满度,而且色彩运用非常强烈,你不觉得很有张艺某的风格吗?”
金发女郎细细回想,点了点头,眉心褶皱稍平。
“而且随着男主、女主之间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电影的节奏和色彩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跟世面上许多电影很不一样……
还有……从那位画家出现之后,电影里就多了一点什么东西,它看不见的,却让我会有一些情绪被撩动的感觉,那很温暖,让人想要微笑!”
金发女郎盯着旁边的同行,一脸“居然这么玄乎”的表情,心说是我平时看得书太少吗?怎么我就没看出来?
同行哈哈一笑,摇头道:“不过这都是我个人的感受,毕竟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或许原本就是我搞错了。”
金发女郎不可能真的把对方刚才说的当成玩笑话,旁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她却是心里清楚的。
对方看似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却是正儿八经的电影世家出身。
他的父亲是上个世纪德国最有名的影评人,母亲更是70年代丹麦皇家剧院的首席,因为从小在电影的氛围里成长,对电影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力,天生是个有经验的影评家。
所以他刚才说的话,看似是闲谈,实则颇有份量,被一些有心人听到,也重新开始审视起这部电影。
凌平的椅子和马博文隔开一小段距离,马博文旁边才是神态懒懒的迅哥儿。
这里面,马博文是最紧张也最没经验应付这种场面的,迅哥儿倒是有经验,但看她那样,就知道是打算混一混,不想出力。
所以最后主持的重任就交到了凌平的手里,好在他大场面经历的多,又练了快两年的口语,才能端正又不失幽默地接过话筒说话。
而且凌平除了是演员之外,同时还是一个商业大鳄,练就了极高的情商,且很会看人,不经意间就能把问题转到同伴身上,引导着他们回答问题。
他坐在最边上,看着马博文从磕磕巴巴到流利自若,听着记者们对这部电影的称赞,也是与有荣焉,特别自豪。
渐渐的,凌平放下话筒,让马博文单独享受这一份夸赞,他和迅哥儿不缺机会,可是老马太需要认同了。
但很明显有人不想放过他。
一个染了蓝色头发,高鼻深目,有点非主流风格的北欧妹子站起来,将话题重新引到他的身上,问了个和电影无关的问题:“凌先生,请问你就是去年在美国闹的沸沸扬扬的神奇小子吗?”
迅哥儿不禁扭头看他,颇有点幸灾乐祸看好戏的样子。
凌平装作很认真的想了想,这才脸不红,心不跳地点点头,道:“没错,就是我……”
“哗……”
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认出来了凌平,此刻得到本人亲口承认,依旧让人生出一丝丝激动来。
主要是凌平平时太低调了,也就上公告牌那会儿曝光多了点,之后又迅速沉寂,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国内新闻的人,根本不知道这货在干什么。
此刻既然抓到真人,那还不多搞点素材?
大家都是电影记者,记者嘛,好多东西都是共通的,八卦也一样。
于是那个非主流妹子激动问道:“那请问你明年有发专辑的计划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呃……”
严格来说,这事属于商业机密,再说现在是电影节,应该讲跟电影相关的东西,谈他的专辑算怎么回事?
想了想,凌平闭嘴了。
记者们等了半天,没听到回答,眼睛纷纷露出些失望。
旁边马博文悄摸戳了下他,心说这么好打广告的机会,你还犹豫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