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问点点头道:“当年把我们诓去朔漠的就是小妮子你,自然知道叶护会给我通风报信,我还是这个问题,如果不想让我们回中原,不传信即可,只是让我们错过大会又是为何?”
裴旻道:“独孤丈见谅,现在还不能言明……”
独孤问还待再问,却忽见一个人慌慌张张闯了进来,颤声道:“巨,巨子,大事不好……潼关失陷了,哥舒翰大军已然溃败……”
大殿中一片惊呼声,裴旻也不由得面色一变,皱眉道:“哥舒翰百战名将,这么快就被击溃了?”
那报信的人回禀道:“圣人听信杨国忠佞言,遣使催促翰帅出关与贼决战,翰帅被逼无奈于六月初四,恸哭率军出潼关七十里,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决战。”
葛如亮摇头道:“灵宝道为高山大河所夹峙,贼兵只需派数千人预先埋伏,虽十倍与敌亦难取胜。”
那人对葛如亮所言颇不服气,道:“翰帅大才,怎会不知这般浅显的道理?他借漕帮上门填阙船百余艘,横于黄河之中,既可纵览战场,更可调度精锐步卒,从河上绕道伏兵背后一举歼之。”
此人口口声声称哥舒翰为“翰帅”,看来曾在西军效力,葛如亮暗想不知裴旻的隐盟中还有多少唐军锐士,心中奇怪口中却道:“看来哥舒翰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利用漕船运兵确是一步妙棋。”
独孤楚却道:“漕帮与唐军联手,难道朔儿他们也参加了潼关大战?”她此刻已经知道大战的最后结局是唐军大败,不禁为朔湘二人担心起来。
裴旻却有些不耐烦地道:“既是如此,后来怎么败的?”
那人不答独孤楚,向裴旻回禀道:“翰帅与副将田良丘登上北岸的山丘,率兵三万隔河击鼓,王思礼率精兵在南岸突击,非但贼兵不堪一击,中途杀出几支伏兵竟也只一接战便即偃旗败退。唐军士气大振,十数万大军尽数杀出,军阵迤逦数里。”
葛如亮再次摇头道:“三万人隔岸击鼓虽然声势惊人,但隔着大河,一但战事有变,无法及时驰援……敌军既然只有几千人,又何必全军出击?如此不免要中了贼子的拖刀计。”
这次那人却未反驳葛如亮,只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唐军完全冲入山谷之际,忽听杀声震天,山上滚下无数柴草,壅塞了山路,原来崔乾佑另有伏兵,贼兵以柴草塞道顺风放火,一时间烈焰冲天黑烟蔽日,唐军士兵只听山谷中杀声四起,烟雾中敌我难辨,只顾胡乱砍杀,以致自相残杀,死伤枕籍。”
独孤问想起当年笼火城中崔乾佑以大火困住他之事,不禁捻须道:“不错,这姓崔的小子很会用火。”
那人不满地斜了独孤问一眼,续道:“翰帅见状,命漕船运兵渡河助战,不想南岸军士见敌人火攻,十分慌乱,见漕船到来,纷纷跳入河中抢着上船,乱兵实在太多,少数敢战的精兵根本无济于事,竟有半数以上的漕船被生生压沉。”
葛如亮叹道:“哎……乌合成众,反坏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