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之争,只有得寸进尺,哪有见好就收。
因此哪怕李世民明知打不过,也要摆出一副无惧来敌的架势。
他要让对方知道,纵然我大唐刚经历了政变,但动荡的只是朝堂,军队一直都是铁板一块。
若有胆你就来,看我能不能崩碎了你满嘴的牙。
颉利和突利二汗曾经都和李世民并肩作战过,深知此人足智多谋,勇武过人。
绝不打没把握的仗。
如今两人见他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果然被震慑住了,一时也不敢贸然进攻。
而当李世民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赶到渭水南岸与两汗相见时。
骄傲的帝王不仅没有试图求和,反而对着敌军破口大骂。
厉声质问他二人为何背弃盟约。
以六人之身指着几十万大军的领袖喝骂。
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完全视几十万大军如无物。
这样浩瀚的自信与凛然的傲意,普天之下除了唐皇李世民外还有谁能比!
在这样的气势压迫下,东突厥各族酋长都懵了,明明是他们兵临城下来威逼唐朝,怎么现在,好像反过来了?
最终在唐皇一番交涉下,双方大军各退十仗。
之后再由李世民决定孤身一人去与颉利可汗谈判。
对此,虽然百官死命劝谏,但李世民却已下定决心。
他威势凛然的看着百官,话语铿锵有力。
“大唐政权交接刚刚完成,还不稳定,若此时示弱,必被对方瞧出破绽,届时纵然长安城能守住,但突厥大军完全可以在周遭城镇烧杀抢掠,苦的就是我大唐百姓。”
言罢,李世民孤身一人朝着东突厥大军的方向赶去。
看着他的背影,百官尽皆动容。
此去承载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的安危。
唐皇为此不惜单刀赴会,以身犯险,这便是千古一帝的觉悟。
最终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城下签订了渭水之盟,以钱财与岁贡换取了东突厥大军原路返回,赢得了一时的和平。
表面上东突厥不损一兵一卒便带回了大量的财物,大赚特赚,但实际上,在李世民的心中,渭水之盟已经成了东突厥灭亡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