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炉旁忧订婚,亲邻献计意深深。
张悦感怀愁绪去,盼迎佳日爱盈襟。
冬日的晚上,张悦一家老小吃完了简单却也能填饱肚子的晚饭,便如往常一样围坐在堂屋里那燃烧着的柴火堆旁。火堆里的火苗“噼里啪啦”地跳跃着,欢快地舞动身姿,映得每个人的脸庞都红彤彤的,透着一股质朴又温暖的色泽。那暖意虽说能驱散些许冬夜的刺骨寒冷,可张悦心里那隐隐的烦闷却好似扎了根似的,怎么也赶不走,只因为母亲又开始念叨起她和林晓峰订婚的事儿了。
张悦的母亲坐在一个有些破旧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柴,往火堆里添着,火星子随着动作“噼里啪啦”地溅起,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亮眼。她一边看着张悦,一边操着那带着浓重乡音的语调,语重心长地开了口:“悦悦啊,你和晓峰这事儿可得抓紧定下来呀。你们俩感情好,咱都晓得,可这订婚、结婚那都是有老讲究的嘞,不能就这么一直拖着呀。你瞧瞧,这日子跟那河里的水似的,一天天地过去了,妈这心里老是惦记着,放不下嘞。”
张悦听了,微微低下头,目光落在火光映照下地面那晃晃悠悠的影子上,轻声回应道:“妈,我明白您着急,我和晓峰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为这事儿努力筹备着呢。就是彩礼那块儿,还得再凑凑,我们想着尽量把事儿办得周全些,所以才耽搁了些时间呀。”
张悦的父亲坐在一旁的长条凳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那烟杆都被摩挲得油光发亮了。升腾起来的烟圈在屋子里缓缓散开,带着一股呛人的味道,他吐出一口烟后,才缓缓说道:“晓峰那孩子确实是个好孩子,咱也不是那种古板不通情理的人家,可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在那儿摆着呢,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咱不能让旁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咱闺女嫁得随随便便的呀。”张悦心里头委屈,她又何尝不知道父母都是为自己好呢,只是这筹备过程中的压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似的,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就在这时,张山和李秀坐在火堆旁,他们相互看看。李秀正拿着针线,借着那昏黄的灯光,缝补着家里人的衣裳,手指上戴着顶针,动作娴熟又麻利,嘴里还念叨着哪件衣服破得厉害,得多费些线了。张山则在一旁整理着农具,把锄头、镰刀等工具拿出来,仔细地用磨刀石磨着,让那刀刃变得更加锋利些,毕竟这些农具可是庄稼人过日子的依靠,可得好好保养着。
张山磨着镰刀,抬起头看了看妹妹那愁眉不展的模样,放下手中的活儿,笑着问道:“悦悦,咋看你这眉头皱得都能夹死苍蝇了呀,还在为订婚那事儿发愁呢?”
张悦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看了看哥哥张山和嫂子李秀。
李秀听到张悦叹气,赶忙停下手中的针线活,轻轻拍了拍张悦的肩膀,温柔地安慰道:“悦悦呀,你可别太愁了,这有啥好发愁的呀,咱们一家人都在这儿呢,大家一起想办法呗。”说着,她用胳膊肘碰了碰张山,眼神里满是示意,那意思分明是让张山也赶紧说两句。
张山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了些声调说道:“悦悦啊,我和你嫂子早就商量过了,咱家里虽说也不宽裕,但还有些积蓄呢,虽然不多吧,但也能给你添补点儿呀。你就当是哥嫂的一点心意,到时候我们会给你办得体面的,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