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系周边的部分锚点已经消失,那个星系却仿佛和曾凡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联系,原先那个星系的大部分锚点都出现在葫芦的内部,整个星系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被吞进了葫芦里面。
这个恒星系统在葫芦内部高速运转,葫芦外一秒钟的时间,靠近恒星的那几颗行星就会完成十几次公转,行星表面火山活动连绵不断。
金葫芦内部的空间仿佛没有边际,整个恒星系统在里面也只占据了很小很小一部分角落,它吞噬进去的不只是那些恒星和行星等天体,而是那附近的整片时空。
所谓的吞噬不是通常意义的吸纳进葫芦里面,更像是一种时空的共振,将那片时空进行了压缩加密,断绝了那片时空和周围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交换,就好像凭空消失一样,只有通过金葫芦才能进出那片空间。
按照同样的办法,曾凡发现他好像可以把整个太阳系也装进葫芦里,只是那样的话,从地球上就接收不到外部的宇宙射线了。
普通人可能毫无察觉,对于那些天文学家来说,估计会认知崩塌吧。
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不能解决,就像亚平宁那个地下空间一样,自己可以在星系外围模拟出一个虚拟的宇宙出来,让各个方向都有宇宙射线,也能测量出微波背景辐射,好像难度也不大。
克制住这个很有诱惑力的想法,曾凡觉得还是应该先把葫芦里的这个星系研究明白,很多实验在地球上不敢做,在这里面可以尽情的去尝试。
葫芦里的恒星系统比较年轻,几颗类地行星都处在活跃期内,想要让它们安静下来,可以加速里面的时间流逝,也可以直接吸收掉行星内部的大部分熔岩能量,让它慢慢冷却下去,火山喷发活动减少,自然就会向着现在的地球演化了。
曾凡选择了距离恒星最远的类地行星为目标,这颗行星对应太阳系火星的位置,曾凡把这颗行星编为四号行星,葫芦里面他的感应能力似乎无所不能,不需要微型机器人或者等外力的配合,就能做到许多的事情。
随着他感应能力的集中,这颗行星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引力场向内收缩,行星表面的火山活动逐渐减少,温度也从五六千度开始下降,熔岩的流动越来越慢,有些地方停止了流动,逐渐凝固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号行星周围浓厚的大气层成分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主,夹杂着其他火山喷发带出来的气体,随着火山活动的逐渐降低,大气层中的固体火山灰颗粒也在引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