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人生如逆旅

红娘啼笑因缘 闪蝶 1605 字 3个月前

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为主,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友人所去瀛洲为僻郡,繁华不如越州,更不如开封府。特别是熙宁年间又连遭旱灾、地震,赤地千里,五谷不收,倾墙摧栋,遍地洪流。百姓南来逃荒,到元佑年间仍未恢复元气。钱穆父由知开封府徙越州,复徙瀛洲,每下愈况,内心郁郁寡欢。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而河北仍然朔风凛冽。但规定的到仕期间已逼近,不得不启行。因此“惆怅孤帆连夜发”。夜中分别,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别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变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轼送别词的结尾,一般均为友人解忧释虑,此首从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成分。但在当时,他为友人提供一种精神力量,使友人忘情升沉得失,虽远行而能安之若素。词人对老友的眷恋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复。

此词以思想活动为线索,先是回顾过去的交往,情谊深厚,怀念足珍。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而展望未来,则以旷达相期。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写得可谓动人心弦。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宋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诽谤朝廷”罪贬谪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俗话说得好:“好女人旺三代”,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够扶持丈夫实现高远的志向,让夫妻二人如同比翼鸟一般并肩高飞。而也正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艰难旅程之中,成功地化解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执念......他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珍惜身边的人,守护那份真挚的感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迷失方向,陷入无尽的欲望旋涡中无法自拔。然而,陈桥却在逆境中坚守初心,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丈夫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他逐渐放下了过去的包袱,用宽容和爱去对待周围的一切。

最终,灵均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更赢得了家庭的幸福美满。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位一直陪伴在身旁的贤妻。正是因为有了她的鼓励和信任,才使得自己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走出困境。

而这段经历也让陈桥深刻领悟到,不仅要有担当、有责任感,还要懂得感恩和珍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家庭的后花园,为家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当下,珍惜眼前,陈桥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好女人”。

同时,她跟红姐交流,我希望让更多新分到地矿系统的大学生,能看到未来的路,砥砺前行,看到希望!她希望能让更多的明白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纠结,不执念。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比如说遇见谁?

珍惜眼前人,共同奔向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