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擅拿百姓一针一线者,如有拐卖儿童妇女售卖者,如有奸淫掳掠,强抢民女者,皆为罪不容赦之徒。”
“一经查明,受千刀万剐不死之刑,夷十族。”
“另外,大明王朝内忧外患。”
“北方有草原部落,南方有数十万义军发动起义,叶宗留,邓茂七,等人,相继在浙江、福建等地造反。”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需要尽快派兵镇压。”
“传令,魏国公徐允恭,带兵十万,南下剿匪。”
“庄得,率兵七万,征讨麓川,并且,朕要你们,灭缅。”
“大明王朝国土,寸土不让。”
“一切军需,从建文朝供给。”
“晋考功郎中李贤,为翰林学士,入内阁。”
“李贤,派人重新丈量大明王朝土地,如有抢占土地者,抄没家产,充公。”
朱标看向面前众人,冷声道。
现在朱元璋已经驾崩,所以,建立了殉葬制度,殉葬制度,并非是一个好兆头。
而且,原本就是在朱祁镇的手中结束的。
这个殉葬制度,有违天道,朱标也并不喜欢。
朱元璋原本重启这隔代千年的殉葬制度,也许就是为了杜绝后宫干政的现象出现。
可是,这并不能够杜绝,大明王朝两任太后,其一诚孝昭皇后,其二就是孙若微,两个都是女子,干预政务,几乎就是摄政王。
如若不是她们没有造反之心,没有称帝之心,并不是说,没有机会成为武则天。
这殉葬制度,是选择一些人殉葬,而并非是后宫嫔妃全部殉葬,这样,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而且,还会让人觉得,这废除的残暴,所以,朱标直接就废除了这殉葬制度。
至于麓川,朱标自然也不能够放弃,别说麓川这个地方,整个世界,朱标都不会放弃。
原先大明王朝几乎是放弃了麓川,只有朱祁镇,一定要保住麓川,对外发动了数次战争。
也正是因为朱祁镇将大军全部都放在了西南角,所以,导致北方防御不足,粮饷耗尽。
最终才有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否则的话,京城保卫战,也不至于会只有二十二万大军。
还是临时拼凑的二十二万大军,主要还是因为,大明王朝内忧外患。
再加上,军屯制崩溃,大明王朝的兵力再次缩减,逃亡的军户,都多达百万户。
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压力。
大明王朝的军屯制度的崩溃,也是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
“微臣遵旨。”
李贤走上前来,拱手一拜。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
听见朱标这么说,在场所有文武百官,立刻上去拍马屁。
毕竟,废除殉葬制度,可是无数人都会支持的,他们都在知道,这殉葬制度,并非是一件好事,而且,惨绝人寰。
现在朱标直接废除了殉葬制度,他们自然是大力支持。
之后,朱标又开始大力改革,枪杆子里出政策,这一点,朱标非常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己掌控两个世界的大军,哪怕现在这个世界的大军到处都是反叛,都能够顷刻之间镇压。
现在的大明王朝,已经开始生病,而且,已经有了病入膏肓的迹象,必须要大肆改革创新。
而军屯制度崩溃,土地被无数豪强、世家掌控,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必须要将土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够真正的让大明王朝变强。
不仅如此,朱标还颁布政令,土地国有化,收回所有土地。
如若有士绅豪强,不愿意将自己土地交出,那么,就查他们的案底,这些年,是否有作奸犯科。
他没有,那么,就查他祖宗十八代,甚至周边的亲人。
所有人的土地,必须要上交大明王朝朝廷,朝廷可以给予低价购买,至少不会让他们吃亏。
他们抢占的,这一些全部充公,连他们的家产都是充公。
但是,以后一些人是以正规渠道,低价购买的,那么,朱标也付钱,不会让他亏本。
只有收回所有的土地,才能够让大明王朝的粮库充盈。
这一些作奸犯科之徒,全部抄家灭族,家产充公。
朱标知道,自己没钱?那么,自己还不能够抢吗?
大明王朝各处,不法之徒多如牛毛,这一些人的家产全部充公,朱标就会有花不完的钱。
不仅仅能够为民除害,还能够让大明王朝国库充盈,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说,朱标最痛恨的,就是世家大族,这一些世家大族,就不应该存在。
土地兼并一旦达到极限,王朝破灭,也不过是迟早之事。
现在整个大明王朝,可是处在小冰川时期,干旱、暴雨、山洪、地震等等,各处多如牛毛。
朱标必须要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赚够足够多的钱,并且,囤积足够多的粮草。
如此一来,朱标才能够真正的让大明王朝百姓,不至于会进入饥荒年代。
朱标也派人将番薯还有自己王朝最新研究出来的第一代杂交水稻开始实行种植。
虽然朱标没有学过杂交水稻的研究,但是,以前网上都有查过,这杂交水稻,到底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这杂交水稻,是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最终导致的成果。
朱标对这一些不是很懂,所以,让人疯狂学习知识,研究这一些知识。
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
确实实现了增产,不过,效果并没有达到前世的标准,一亩地亩产大概在四点五石左右。
这样的效果,已经很显着了,比原先大明王朝亩产值,提升了一倍有余。
所以,朱标原先的大明王朝,粮食增产,粮食多到放不下。
现在的朱标,也不担心粮食不够,他知道,大明王朝处于小冰川时代,最缺的,就是粮食。
在有能力屯粮的时候,一定要多囤积一些粮草才行,不管是之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还是在行军打仗,征服世界,都需要粮草。
......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二月七日。
“陛下,漠北王已经回到漠北,并且,召集了所有的部落首领。”
“将整个漠北拿下,有不臣服我大明王朝的,已经全部处决。”
“脱脱不花,已经被平安将军斩杀。”
“如今草原部落,已经不足为惧。”
“浙江叶宗留,福建邓茂七,广东黄萧养等人,已经全部伏诛。”
“这一次参加起义的叛军,全部都被赶往漠北,充当建城的劳力。”
“按照陛下的意思,已经开始在漠北建城。”
王轩看向面前的朱标,拱手一拜道。
“嗯。”
“两个月过去了,总算是都解决了吗?”
朱标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挑,眼眸之中满是笑意。
他派遣徐允恭出征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的时间,总算是将叶宗留,邓茂七,黄萧养等人剿灭。
他们起义,可是拉动了数十万人,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
主要现在大明王朝没钱没粮,想要镇压,需要的是无数的钱粮。
“陛下,朱祁钰也已经抓到了,这小子倒是聪明,前往南京,都准备登基称帝了。”
“许多朝臣都相信了,不过,刚准备登基称帝,朝廷的旨意就传达了过去。”
“原本,朱祁钰还想要登基称帝,和陛下南北二分,还真是不知死活。”
“陛下,您要见见他吗?”
王轩看向面前的朱标,笑了笑,眼眸之中满是不屑之色。
想起朱祁钰,就觉得好笑,但是,很多朝臣都相信了,纷纷想要立他为帝,重整旗鼓,杀回北方。
可没想到,朱祁钰刚在登基的时候,直接就被一道圣旨截胡了,所有人才知道,朱祁钰说的话都是假的,原来都是骗人的。
朱祁钰被抓了之后,愤怒不已,大声呼喊,显得有些疯癫。
“不用了,通敌叛国,罪不容赦。”
“赐毒酒。”
朱标摆了摆手,说完后,直接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喏。”
王轩拱手一拜。
现在朱标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并没有皇后,后宫嫔妃也不过只有齐齐克妣吉罢了。
这两个月的时间,朱标除了指导朱祁镇处理朝政,基本上都和齐齐克妣吉在一起修炼。
朱标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变强,而这变强,自然也需要齐齐克妣吉的帮助。
此时的朱标,来到了承天门之上,看着皇城之外的景象,脑海之中浮现出了无数画面。
“还真是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朱标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以前这一个地方,他也就去过一次,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电视上看见的。
现在,这个地方,是属于自己的。
看到这里,就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事情,以前的所有画面,不断的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人民万岁。”
朱标抬头望向天空,微微一笑。
......
正统十五年(1450年)十月三日。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正统王朝在朱标的改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地国有化,大面积的杂交水稻种植,粮食丰收,国库丰盈。
任何反对的声音,全部都埋没在了枪支弹药之下,永远的埋藏下去。
大明王朝迎来了崭新的时刻,朱标也组建了银行,鼓励百姓发展商业,完善了商业体系和税收体系。
并且,大批量的国有工厂进入,百姓收入也变得多了起来。
朱标重新启动航海行动,不过,这一次,他们用的可不是宝船,全部都是轮船,还有军舰保驾护航。
运输的货物,全部都是大明王朝的特产,包括丝绸、茶叶、还有怀表、手表、钟表。
现在怀表并未出现,可以说是极为珍贵的存在,每一次都能够给大明王朝带来极大的利润。
怀表和手表,成为了富人的代名词,朱标将其品牌取名为:华夏。
全世界,都在用华夏表,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富商,亦或者是王公贵族,都需要一块表来充当门面。
走出去,不带一块表,都觉得很掉价。
所以,大明王朝的表怀表、手表,极为畅销。
在各国王公贵族的手中,赚的是盆满钵满。
大明王朝所过之处,望风而降,纷纷愿意成为大明王朝的附属国。
他们从未见识过大明王朝强大的军舰,看见军舰发威的那一刻,他们所有人都感觉到胆战心惊,纷纷臣服上供。
知道大明王朝的强大,他们也纷纷想要派遣使者前往学习,并且带来了无数的金银珠宝、特产和国内最美妙的女子,贡献给大明王朝。
朱标并未拒绝,直接同意了,迟早他要一统天下,这一些人才,想要学习的,朱标全部照单全收。
不过,收了,他们可就回不去了,不仅仅需要上思想政治课,还无法出境。
朱标都不需要自己去搜索人才,这一些人才,一个个都往自己口袋里钻。
不仅如此,朱标还组建了学院,供天下百姓上学,普及九年的义务教育。
大明王朝每一个州县,都需要组建学院,就连一些人口超过两千的大村子,也需要组建小型学院。
这一些学院内的老师,都是天下学子。
天下学子,教导启蒙,还是足够的。
朱标将学院分成了数个课程,分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科学、数学、体育、音乐(弹琴之类的)、兵策等等。
学生没有休息日,可以自行请假,一个月内请假天数,不得超过四天,而且,非重要事情,不得请假。
穷苦百姓有书读,他们非常的兴奋,废寝忘食,巴不得天天埋在学院当中学习,自然也不会拒绝。
由于粮食丰收,大明王朝各个学院内,米饭和白开水免费,其他的,都需要按照等价收费。
百姓对朱标感恩戴德,未来有希望,干活也就越有劲。
朱标允许女子上学,提倡人人平等,世人皆可就学、参军。
只要符合标准的,都可以参军入伍,女子得到鼓舞,发愤图强,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个学习的更加的卖力。
并且,年纪到了三岁,就必须送去启蒙读书,不得有任何人违抗。
而百姓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想想现在的生活富足,也没有任何人胆敢多说一句。
更别说那一些士绅,被朱标抢抢土地,不给就下诏狱,吓得也不敢出声。
更多的百姓,都是感恩戴德,男女之事上,他们也知识自己内心有一杆秤,内心偏袒儿子的,依旧不会改变。
他们只要生活过得好,谁读不读书的,也没有更多的意见,对于大明王朝强制读书,他们也阻挡不了,只能够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