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将军儿良,带着王子彘沿汉水通道东出,没想到,这一路却走得十分不顺。
一路上的楚国县师倒不足为虑,但行至上庸、房陵、钖邑一带,突然天降大雨,汉水暴涨,激流腾涌,加之山洪暴发,乱石滚滚,给水路行军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一地带,是后世的湖北省十堰市地带,自古以来山多树多,地势险要。
冬季寒冷,滴水成冰;夏季潮湿,瘴气横行,几乎没有适宜的农田,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而且,房陵还是历史上着名的流放之地,从尧帝的儿子丹朱被流放房陵开始,先后接待过16位君王、16位皇帝、13位将相,堪称“帝王流放博物馆”。
当儿良率军终于冲出汉水,杀至北津戍时,楚王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刚刚北上而去。
北津戍(即后世的襄阳城)这一军事据点,此时已经变成了楚军粮草物资的集散地,反而放松了军事防御功能。
本来赵雍构建这一据点,是防范北方来敌的。既然楚国六十万大军都北上了,北方无忧北津戍的守军自然放松了警惕。
右将军儿良大军突然杀到之时,众多民夫正在紧张地盘点、堆垛、装船、运输粮草与军辎,汉军一个冲锋,就占据了北津戍,控制了大批物资,截断了楚军的退路。
同时,儿良也通过汉国无孔不入的情报网,接到了楚王亲征宛郡的消息。
此时此刻,右将军儿良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是北上,联合汉国“三巨头”,扎紧宛郡包围圈,给楚王熊商来个瓮中捉鳖,活捉这位不可一世的楚国老大;
二是南下,因为楚王的冒进,此刻郢都空虚。联合从鱼复出兵的成都刺史吴耕,两军合力,一举拿下楚国都城,正值大好时机!
要知道在战国时代,都城失守,往往象征着国家灭亡。
何去何从,儿良有着自己的盘算。
他这一路军马,不是普通的作战部队,其中有着一位贵不可言的人物——王子彘!
在汉国初期,汉王东征西讨,儿良曾经长期负责成都防务,王子彘一身武功,几乎都是传自儿良之手,二人是有深厚的师徒感情的。
作为汉王长子,不能长期身无寸功,必须有战功护身,方能在未来坐稳太子之位。
特别是汉王的次子,由于越国内乱,摇身一变由“王子秀”变为“越王秀”以后,儿良心中的不安更加强烈。
此刻是汉建元十八年,当年小不点的王子彘,已经十三岁了,当年汉王初出茅庐之时,也是这个年纪。
王子彘此刻还沉浸在攻陷北津戍的喜悦之中。
此战,儿良为了锻炼王子彘,让他负责带领五营之兵,攻占大洪山巅的楚军营盘。
王子彘与当年的汉王俱酒有很大不同,他并不冲动,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挥剑上阵的主,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