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律法是好,可连同朕在内,朝中可有精通商贾之人?”
“况且商人既能得利则非蠢笨之徒,其欺民得利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仅凭今日一时定下的律法,想来约束不了后世商贾欺民之举。”
待朱标说完,刘伯温眉头微皱,自顾自沉思了起来。
和后世可以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不同,倘若此时朱标定下约束商贾之法,那后世必有人以“祖宗之法不可轻废”的借口,断绝完善此法。
同样!
百十年后,眼下制定的约束之法必不适用。
商贾从中寻出漏洞,大发其财也是能够预测到的。
“插手商贾,朕想的绝非是与民争利。”
“眼下海贸未曾成熟,民间商贾纵然不法,也不过只是不义富户,闹不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然而等到海贸成熟,商贾不仅能得财更多,甚至还能从海外购得铠甲、兵器,甚至火器。”
“诸位都是随太上皇经历过元末动荡的,自然明白有钱有粮,军械完备会出现什么乱子!”
“陛下深谋远虑,我等不及!”
“陛下深谋远虑,我等不及~”
众人齐声称颂,朱标只是随意颔首,却也没有放在心上。
和制定律法不同,制约商贾之法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朱标不用想知道今日之事定是尤为困难。
不过话说回来,眼下的结果朱标也还算的上是满意。
虽说今日朝会上被刘伯温所言气的不轻,可大致设想终究没怎么改变。
低价粮依旧可以继续售卖,朝廷也不会再有反对之声。
同时朝廷也可暂时通过售卖低价粮,在民间商贾之中激起不小的波澜。
朝堂上无其他阻力,有的也只是研究出约束商贾的法子。
接下来便是要看沈三石如何从民间入手,再给那些不义商贾增加些压力。
“今日之事,乃诸位与朕同心同力,开辟千古先例。”
“若此法甚好,可沿用后世,朕也可借诸位巧思名垂青史。”
“于陛下荫庇之下名扬千古,乃臣等之幸。”
“此乃臣等之幸。”
简单两句场面话过后,朱标几人便也就如何制约商贾继续讨论了起来。
另一边。
正当沈三石坐于案前,继续研读《洪武纪册》之时,伙计快步走了进来,当即禀报道:“东家,今日朝会群臣谏言,劝阻陛下停售低价粮。”
“是否即刻下令地方上的沈家店铺,今日停售低价粮?”
和一脸紧张,生怕出售低价粮引来杀身之祸的伙计不同。
此刻的沈三石却显得格外平静。
待伙计说完,沈三石放下手中书卷,随意问道:“朝会之事你怎知晓?”
“东家您还不知道?”那伙计满脸紧张,眼中甚至带有几分惧色,连忙说道:“市井现已传遍了。”
“今日朝会上,几位朝臣因陛下抛售低价粮一事,数次谏言。”
“陛下气的甚至中途离去,一炷香后方才折返回来。”
“东家!”那伙计看向沈三石忧心忡忡道:“陛下抛售低价粮便引来众多朝臣反对,咱们沈家店铺没有与朝中官员打点关系,在朝中也没什么靠山,倘若还继续抛售低价粮,怕是引火烧身,自身难保啊!”
听到这话,沈三石沉吟数秒,随即却很是不屑的轻笑了两声。
“若无人故意为之,朝会上的事怎么会传至市井,而且还是如此详细。”
“想来也是那些商贾已经按耐不住了!”
“东家是说.....”
“不错!”沈三石眸光一凝,很是郑重道:“朝堂消息传入市井,必然是那些商贾暗中为之。”
“不过他们也是愚蠢,此番流言除能证明陛下爱民如子、护佑民生外,便再无其他效用。”
“倘若陛下当真下令停售低价粮,此刻他们所传流言便也不单单只是群臣谏言!”
语罢,沈三石眸光隐隐带着几分轻视之意。
那些个商贾传播流言恰恰证明他们心里没底,越是如此,沈家店铺出售低价粮便越是不能停止。
至于说他们沈家店铺在朝中没有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