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徽是这个时代的着名隐士,时值天下大乱,独自南下避难交趾,成为本地豪族士燮的客卿。
司徒赵温曾经礼辟袁徽为门下官吏,但是当时朝廷内部腐朽不堪,大汉各地狼烟四起,袁徽不愿意出仕,以生病为由,拒绝应招。
原本历史中,袁徽兄长袁霸以当时长史的身份与中军师荀攸等人劝谏曹操进爵魏公。
数年之后,袁霸等魏国公卿共劝魏王曹丕即皇帝位。
曹丕称帝后,封袁霸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是管理国家财政的最高官职,亦是魏国建立后第一任大司农,可见曹丕对于袁霸的信任程度。
袁徽之弟袁敏,少年时习得精妙剑法,武艺高超,又善于治水,多次解决黄河水患,官至河堤谒者。
从兄袁涣,乃三公之一司徒袁滂之子,袁涣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
几经辗转之后,投靠曹操,拜沛国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忠言直谏闻名。
而使袁涣最出名的还是他在枣祗英年早逝之后,帮助其完善了屯田管理体系。
袁涣提出“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的策略,推行自愿屯田政策。
百姓不愿意参与屯田的,不强迫,而参与屯田者粮食收成丰厚时,还会有特殊的奖赏。
袁涣积极寻求与百姓合作屯田,防止矛盾激化威胁政治大局。
实践中出真理,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去繁就简,创造性地制定典农官僚体系和落实屯田自愿原则,使得魏国的农业大幅度增加。
后来魏国四处用兵之时,很少出现曹操时期各种军粮短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