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璃将楚瑶的情况告诉了苏逸,苏逸对楚瑶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看到了她的能力和决心。苏逸决定邀请楚瑶进宫,与她商讨如何共同整治江湖,为盛朝的和谐稳定出力。
楚瑶进宫后,见到了苏逸。她对苏逸的第一印象是沉稳且睿智。苏逸向楚瑶表达了自己整治江湖、倡导正气的决心,并希望楚瑶能协助朝廷,共同完成这一使命。楚瑶被苏逸的家国情怀所打动,欣然答应。
与此同时,苏逸在朝廷上也开始着手整顿吏治。他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在执行律法时,存在偏袒富商、欺压百姓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苏逸决定对这些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苏逸下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监察机构的成员由苏逸亲自挑选,他们必须正直清廉,不畏强权。监察机构成立后,迅速展开调查,揪出了一批腐败的官员。这些官员被依法严惩,百姓们拍手称快。
在整治吏治的过程中,苏逸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权臣与被查处的官员相互勾结,企图阻止监察机构的调查。他们在朝堂上对苏逸的举措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官员的不信任,会影响朝廷的稳定。
苏逸在朝堂上毫不退缩,他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这些官员的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诸位爱卿,我们身为朝廷官员,肩负着为百姓谋福祉的重任。若官员腐败,社会如何能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打击腐败,弘扬正气,才能让盛朝长治久安。”
在苏逸的坚持下,整治吏治的行动得以顺利进行。随着一批腐败官员的落马,朝廷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办事更加公正廉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
然而,就在苏逸全力推动社会风气改善的时候,一场天灾再次降临盛朝。北方的几个郡县遭遇了罕见的蝗灾,蝗虫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百姓们面临着饥荒的威胁,人心惶惶。
苏逸得知灾情后,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他一方面下令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召集农业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农,共同商讨应对蝗灾的办法。
苏逸亲自前往受灾地区,指挥救灾工作。他看到百姓们绝望的眼神,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解决蝗灾,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在灾区,苏逸发现一些百姓因为恐慌和饥饿,开始出现哄抢粮食的现象,甚至有人为了一点粮食大打出手。
苏逸深知,此时不仅要解决蝗灾,还要稳定百姓的情绪,避免社会秩序的混乱。他召集百姓,在广场上发表了一场演讲。“乡亲们,我知道大家现在很困难,但是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朝廷一定会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蝗灾。哄抢粮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我们失去最基本的道德和秩序。”
苏逸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百姓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随后,苏逸组织百姓成立了抗灾互助小组,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捕杀蝗虫,有的负责照顾老弱病残,有的负责协助发放救灾物资。
在苏逸的带领下,抗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农业专家们提出了用烟熏、火烧等方法驱赶蝗虫,同时还指导百姓种植一些蝗虫不喜食的农作物,以减少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蝗灾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应对蝗灾的过程中,苏逸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倡导和谐正气的重要性。只有百姓们团结一心,遵守道德和秩序,才能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共同克服困难。
蝗灾过后,苏逸决定进一步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教育。他下令在各地修建学堂,不仅教授孩子们文化知识,还注重品德教育。学堂的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关于盛朝历史、传统美德以及应对灾难的知识。
苏逸还鼓励文人墨客创作更多宣扬和谐正气的作品。一时间,盛朝文坛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诗词、小说和戏曲,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苏逸与各位女主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慕容雪在苏逸忙碌时,总是默默地为他准备好一切,给予他最贴心的关怀;柳儿用她的俏皮和幽默,为苏逸在疲惫的工作中带来轻松和欢乐;凌霜则在军事防御方面为苏逸出谋划策,确保盛朝在面对各种危机时能够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叶璃和楚瑶在江湖和民间事务中,为苏逸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建议,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助力。
然而,随着盛朝在国内倡导和谐正气取得一定成效,一些外部势力开始感到不安。一个与盛朝接壤的国家,一直对盛朝的繁荣财富觊觎已久。他们担心盛朝在内部和谐稳定后,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这个国家决定在盛朝边境制造事端,企图引发两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