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自己在这些人面前的说话分量,如果不被重视还不如不说。
但自己必须作出备注,以备急用。就像他提醒姚欣怡一样,自己明明在电脑上给她用红色标注出来姚欣怡依旧不当回事。
可想而知,当一个人不被对方重视的时候,你做得再好也是枉然。当一个女人有了恋爱脑的情况发生时,你再怎么劝说都不比南墙对她的撞击有效果。
所以,苏晓刚只是把这则消息拷贝在优盘上,宁愿自己带回到宿舍慢慢研究也不愿意提供给薛峰为首的郑氏企业集团公司的负责人。
噢,不,已经是高盛集团公司名下的一个分公司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郑海鹏虽然脑子聪明好使也难免面面俱到。
就在郑海鹏筹划着以高盛集团公司为后盾,以跟姚欣怡联姻为诱饵,首先将姚氏企业合并到郑氏企业范围之内。
在他积极谋划的进程中时,亨德尔马克以高盛集团公司和郑氏企业联合开发开普敦天然矿山为前提,注资一百五十亿之后,将郑氏企业名下的所有产业链纳入高盛集团公司名下管理。
并以申请第三方核查郑氏企业是否有资质跟高盛集团公司合作为理由,对郑氏企业权利机构实行全部移交。
并由高盛集团公司派来的所谓第三方核查人员全部接受监督管理,郑大海跟雷小青接到通知,认为是郑海鹏为了吸引高盛集团公司对郑氏企业的注资而采取的合情合理的内部资格认证。
等调查结果出来,认为郑氏企业完全有能力胜任高盛集团公司的合作伙伴的那一会,郑氏企业将得到高盛集团公司的全部注资。
也就是说,即便高盛集团公司在开普敦的行为不是为了购买而是合作,郑氏企业在天然矿石这一块的六七十亿的投资项目,也能分毫不差的连本带利收回。
不要看操作过程,郑大海只要知道结果就放心,高盛集团公司对郑氏企业开展的全部调查郑大海时举双手赞成。
站在自己的角度换位思考,他跟雷小青认为在情理之中。
不用说跟高盛集团公司合作,换个合作伙伴也会作出请第三方核查取证的流程。具体的由郑海鹏根据高盛集团公司要求去履行,郑大海跟雷小青就不知道。唉,年轻人的事,自己就不必干预太多。
他们俩只需帮助儿子看住这份家业,然后催促他尽快跟姚欣怡结婚生子老两口也算是给郑海鹏一个交代了。
所以,在明知道高盛集团公司对自家公司实行全部替代的情况下,老两口还以为是郑海鹏跟高盛集团公司达成的某种默契。
再说了,郑海鹏不是再三交代要他们俩不要插手他的事务嘛!
他们俩插手儿子的管理,被儿子知道了吃力不讨好岂不是给自己添堵。他们俩早就提醒郑海鹏不要寄希望跟马克莱恩苏拉关系,来获得高盛集团公司的信赖。
可这小子就是不听,你说他们俩哪有时间给他生个姐姐?
那年头,为了生下他被逼着拿了独生子女证。不知道这孩子哪根筋断了,非得要他们俩配合他大造特造说他们俩生了两个孩子。生了个大姑娘送人了,至今未找到。
唉,要说他们俩对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的人,还是有一套。
几十岁的人了,该经历的人和事都经历过了。帮助郑海鹏演戏,他们俩又不是第一次,只是到老了在这么做的确有些老不正经。
嘴上答应的很干脆,做起来还真有点矜持。是害羞吗?那倒谈不上。是怕事后被人知道无地自容倒是有那么点意思。
说实话,当一个人到了这把年纪,自尊心到越发强烈。
尤其是正义感,为人师表等等好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在心头越积愈多。生活经历告诉他们,人的一生说假话容易说真话好难。
可是,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说假话还真有点提心吊胆。而他们俩发现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是说真话难上加难,说假话张口就来。难道,这孩子从小就是个说假话成型的料子?
为了不露出马脚,他们俩对外按照郑海鹏的说法见人就说自己生了个姑娘送人了,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找到。
郑大海跟雷小青算是对儿子郑海鹏安排执行力绝对到位,连跟姚向阳和巫晓兰在一起也是谎话连篇。
不按照郑海鹏的做法执行不行啦,难道你希望自己的儿子被人指着脊梁骨?上了贼船就得摆渡,他们俩跟着郑海鹏演戏也算是演上瘾了。
"唉,亲家,他们俩现在总算在一起了,夜长梦多,依我看选个好日子索性趁热打铁给他们俩把婚结了,了却我们四个老人的未了心愿。然后,公司是他们俩的我们只管尽情享受余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