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华夏都崇尚以“儒”处世之理。
而其中的“道义”二字,就是儒家思想有关人与人竞争的核心理念。
儒家思想在竞争上的基本价值观也是追求道义上的和谐,如孔子所着《易传》中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孔子子孙孔汲所着《中庸》中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都是“以和为贵”的人类和谐处世观。
——【和】。
华艺大厦办公室,王忠君双手背负后背,抬头眼看办公桌后墙壁上的那方墨宝,墨宝中就一个“和”字,让他默然良久。
与儒家对立的,是道家。
有关竞争,道家学派讲究“无为”、“不争”。
我不出风头,我不出人头地,那我就与世无争,那天下万事都惹不上我,那我就此无敌。
从本质上讲,道家讲究的是“避世修心”,这就跟儒家的“入世修身”有思想根源上的矛盾,因此在几千年前的百家争鸣时代二者对立久年,谁也不服谁,争论不休。
因无绝对的对与错,也就使得“道”和“儒”成了华夏文明流传下来的最传统的唯二的处世之论,又因大部分人都是要“入世”生存的,进而几千年来都是“儒”压过“道”。
于王忠君和王忠雷而言,既然选择创办华艺“入世”,那又何以“避世”为“道”?
而从八十年代下海捞第一桶金,九十年代赴美积蓄原始资金,再回国创业那么些年的经历中,纵使想要“以和为贵”,但也要问别人愿不愿意啊。
你懂礼,别人鄙视你。
你想和,别人看不起你。
在而今大争之世的大环境下,“以和为贵”就是“懦夫”的表现,那又何以为“儒”?
除了道和儒,影响华夏文明发展深远的还有阴阳和墨家。
阴阳学派和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鲁班,主要是这两个学派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思考核心的学论。
抛开里头为人诟病的封建东西,这两个学派蕴含的“创造力”、“创新力”、“工匠精神”和“实践出真知”,是影响整个文明几千年来产生优良建设性的发展的。
然而,创造?创新?说起来简单,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西方的金融不香吗?躺着赚钱,还是赚全球的钱,谁还愿意去搞又苦又累的创造和生产?
可如果不事生产、不搞创造,民生又如何维系,时代又如何进步,光要个金融有毛用?
故此,华国超越老美是必然的,这是文明洪流滚滚而来之下注定的结果。
但在此之前,老美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仍会源源不断侵蚀我们的整个社会,双方在文化上的碰撞也注定会愈发激烈。
若把“道”比作隐,适时低调;把“儒”比作和与善;把“阴阳和墨家”比作创造和创新。
三者拥其一,那绝非庸才。
三者拥其二,那就是良才。
三者兼容一身,那大概就是时代人物。
反之,若三者都没有,那说明华夏文化的根源已经被淡忘,又在西方意识的强势覆盖下,就能轻易被洗脑衍生并崇尚西方的竞争哲学——功利主义。
所谓功利主义,就是精致利己主义,以个人的得失评判是非,不分对错且不分善恶。
讲究一个自己是否幸福就是判断事物对错的一切标准……这是西方着名哲学家【穆勒】提出来的,被整个西方奉行为真理。
只要是能给自己创造“幸福”,那对于竞争对手在打压上的手段就是不限的,是没有限制的,所谓“仁义”和“道义”是不存在于西方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