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学府声名远,贤才聚荆州

这里珍藏着数不尽的古籍文献,浩如烟海,令人叹为观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子们穿梭于书架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翻书声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咀嚼桑叶般细密,又如同秋雨敲打窗棂般清脆。

演武场上,则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学子们身着劲装,手持刀枪剑戟,在阳光下挥汗如雨,磨练武艺。

刀光剑影,呼喝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荆州学堂,不仅教授学子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更注重实践,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为日后治国安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一位来自益州的学子,名叫李恢,他原本体弱多病,但在学堂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日渐强壮。

他勤奋好学,尤其对农耕之事颇有兴趣。

他将学堂里学到的先进农耕技术带回家乡,改良土壤,培育良种,使粮食产量大幅提升,造福一方百姓。

另一位来自交州的学子,名叫士燮,他天资聪颖,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

他利用学堂里学到的知识,绘制了一幅详细的交州地图,为当地百姓的出行和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位来自荆州本地的学子,名叫黄忠,他自幼习武,武艺高强。

在学堂里,他不仅精进了武艺,更学习了兵法韬略,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将才。

这些学子,如同颗颗闪亮的星辰,点缀着荆州的夜空,也预示着蜀汉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诸葛志的精心培育和辛勤付出。

“先生,江东来信!”一名信使匆匆走来,将一封信函递给诸葛志。

诸葛志接过信函,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周瑜……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