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川西小镇的罪恶与救赎 第4章

悬案侦破之谜 墨香葫芦 1845 字 14小时前

为了进一步追踪编织袋的流转路径,警方马不停蹄地找到了中和场的经销商。

经销商在警方的询问下,努力回忆着相关细节。

他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终于缓缓说道:“这个编织袋啊,我记得几年前卖给了一个养鸡场的老板。

当时他一次性买了不少,说是养鸡要用。”

得到这条线索后,警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

经过一番周折,警方找到了那位养鸡场老板。

养鸡场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鸡群的嘈杂声此起彼伏。

老板面对警方的询问,显得有些紧张。

他挠了挠头,说道:“那些编织袋啊,我后来卖给了一个做米糠生意的女人。

她经常来我这儿收鸡粪,说编织袋能用来装米糠,方便运输。

我记得她姓张,就住在黄水镇。”

至此,这条线索逐渐指向了黄水镇的张姓女子,她与案件的关联似乎越来越紧密,警方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期望能揭开凶手的真面目。

警方怀揣着满心的期待,顺着这条来之不易的线索,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张女士的家门口。

那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小院,院墙的墙皮有些剥落,门口的几株杂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周围的邻居们投来好奇又略带警惕的目光,窃窃私语着,似乎也在猜测警方的来意。

警方礼貌地敲开了张女士家的门,向她表明身份和来意。

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他们不动声色地获取着各种信息。

经过一番打听,一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张女士有个儿子叫张斌,32岁,一直独自生活。

这个张斌的过往经历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原来他曾因盗窃被判处八年监禁,去年九月才刚刚刑满释放。

而此时,张斌已经离开了这里。

从他突然离开的行为,以及案件发生的种种迹象综合来看,张斌有着重大的犯罪嫌疑。

他的经历、行踪的突然变动,都与案件的诸多疑点不谋而合,让警方越发觉得他与这两起恶性案件脱不了干系。

面对警方的询问,张斌的母亲神色有些慌张,她言辞闪烁地表示,张斌去了攀枝花煤矿工作。

但攀枝花距离黄水镇数百英里,路途遥远,仅凭张母的这一面之词,警方实在无法确定其真假。

张斌究竟是真的去了攀枝花,还是中途改变路线,逃窜到了其他地方躲避追查呢?

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为了找到真正的凶手,揭开案件的真相,警方迅速做出决策,派出3名经验丰富的警察前往攀枝花。

这三名警察都是警队里的精英,他们在以往的案件侦破中屡立战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

到达攀枝花后,他们在当地警方的全力配合下,迅速展开对张斌活动轨迹的调查。

他们走访了攀枝花的各个煤矿,向煤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打听张斌的消息;

查阅了当地的住宿登记信息,希望能找到张斌的落脚点;

还调阅了交通枢纽的监控录像,试图捕捉到他的身影。然而,张斌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他的丝毫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