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说太理想化了,”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教授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不屑,“你以为创办一个期刊就能改变全球学术界的规则吗?《科学》和《自然》有几十年的积淀,全球的科学家都认它们。如果我们的研究不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谁会承认我们?”
年轻研究员不甘示弱,反驳道:“为什么要依赖他们的承认?我们有实力,应该让世界来追赶我们!”
老教授冷哼一声,放下手中的茶杯:“年轻人,科研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影响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时间和积累。你以为只靠几篇文章就能让世界认可我们?太天真了!”
年轻研究员脸色一沉,正要继续争辩,旁边的另一位中年教授插话道:“其实大家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炎国的科研确实进步很快,但要想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还是需要通过既有的渠道和标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些许成就,就急于另立门户。”
支持李卫东的学者纷纷表示不满:“难道我们要永远依赖他们的标准?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
“实力归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脱离国际体系。”反对者依旧固执己见,态度坚定。
争吵愈演愈烈,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会议室内的气氛渐渐变得紧张,仿佛一场无形的对峙正在酝酿。
不仅仅是科研圈,这场争论迅速蔓延到了公众和媒体领域。国内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李卫东的期刊计划,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李卫东要创办自己的科学期刊?这可是大事啊!终于不用看西方的脸色了!”
“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们炎国的科技已经很强了,应该有自己的期刊来发表这些成果!”
然而,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科学》和《自然》可是世界顶级的期刊,我们能超越吗?别到时候搞得没人看,反而浪费了资源。”
“创立自己的期刊是好事,但要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还需要很多年积累。希望这不是好高骛远吧。”一些持保守态度的网友,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面对国内外的质疑声浪,李卫东并没有公开作出回应。他知道,任何伟大的变革都伴随着质疑与争议,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他的任务,是用事实和成果来证明一切。
回到实验室后,李卫东再次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即将发表的期刊首批文章。他的神情专注,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争论对他毫无影响。
他拿起一篇关于核技术的文章,细细审阅着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和结论。接着,又翻阅了关于GPS卫星的研究报告,确认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最后,他停留在关于“一箭多星”技术的那篇论文上,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笑吧,让他们尽情地笑吧。”李卫东心中默默想着,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当这些论文正式发表时,所有的质疑声都会被事实击碎,所有的嘲笑都会化为惶恐与不安。炎国的科学期刊,将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展现出它不可忽视的力量。
……
李卫东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目光深邃。
今天的决定,将决定炎国未来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
这个新创刊的科学期刊,首期的文章必须震撼全球,必须让那些傲慢自大的西方国家闭嘴,必须让他们震惊得无话可说。
他缓缓转过身,走到办公桌前,桌上一摞摞资料和图纸整齐地堆放着,都是他亲手挑选的文章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