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强到偏激就会演变成虚荣,他们可以用虚假繁荣来粉饰太平。
对于发达国家这个称号的执念,促使他们多次申请代表着“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不懈努力之下,在96年12月,韩国终于如愿加入了OECD,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加入的亚洲国家。
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就代表着韩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欧美的认。
所以韩国的银行和大企业,很容易就能从国际市场上借到美元。
1996年的美元指数正处在历史低位,所以量大低价的美元成了韩国财阀集团和银行的借贷首选。
然而正是这些操作,最终将整个国家带上了不归路,在一年以后韩国不得不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7年的十一月初的某天,华尔街摩根斯坦利总公司。
东南亚事业部的主管,在接到上级指示后,通过网络,发出了一份简短扼要的邮件
“All investors leave Korea, right now! ”
“所有投资人离开韩国,立刻!”
这封简短的邮件,被同时发送给了摩根斯坦利旗下所有的投资人。
也正是这份邮件,让金融界都嗅到了异常的味道。
绝大部分的机构跳水式的收缩美元贷款,就连很多已经答应的展期也重新拒绝了。
一时间,美元就像个魔术师,在韩国的金融市场上玩起了消失术。
此时的韩国民众正沉浸在自己的国家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的喜悦中。
当时有85%的韩国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公共媒体中还是一派欣欣向荣。
很多金融公司为了争夺有经验的员工,甚至荒谬到只要符合条件者来参加一周的面试培训就有钱拿的地步。
这些金融公司的目的很简单,哪怕最终自己招不到这些有经验的人员,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去别的金融公司。
好在戴定的金融公司早就招聘完毕,而且侧重在客户端,所以早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业界地位。
后来还有不少金融公司效仿青衫投资的做法,但他们的产品收益根本没法和戴定的比,所以跟风了一阵之后也就偃旗息鼓了。
不过并不是没有唱反调的声音,不少有识之士会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稳定通胀抑制物价。
十一月二十七号早上九点半,韩国银行总长办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整理地一丝不苟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