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旋闻言大喜,连忙叫过一个亲兵,吩咐道:“你快些去春草堂酒楼,看看今晚还有没有阁子,如果今天晚上没有的话,那就预定明天的,一定要他们预留下三间相邻的阁子,我要在开学前宴请我们春草堂的一众教授。”
秦九韶劝阻道:“赵山长不必如此,以后我们机会还多着呢。”赵旋笑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秦九昭笑着摇了摇头,对赵旋道:“赵山长请容我先安排一下,然后再给您详细的介绍一下我们春草堂最近的情况。”
片刻之后,秦九韶和赵旋一起向着三台山军营的临时办公处走去。路上秦九韶介绍道:“最近我也知道你忙,所以就没有去打扰你。我发现赵山长带回来的这些孤儿当中,倒是有不少的可造之材呢。”
赵旋好奇的问道:“哦,都有些什么样的人才呢,秦山长详细的说来听听?”
秦九韶对赵旋介绍道:“我们有一个学生叫张山翁,是普州人士(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因为蒙哥攻宋,不知道为何流落到了淮北,被赵山长给带了回来。此人知书达理,文笔流畅,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旋连忙问道:“此人对于数学等其他学科学得如何呢?”
秦九韶摇头道:“目前来看其它的学科张山翁学的都一般,只是对于儒学倒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赵旋知道秦九韶还是对于学生们的科举比较的在意,于是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头道:“那就有劳秦山长好好的培养一下吧。”
两人边说边聊,很快就走到了三台山军营,来到了秦九韶的临时办公场所。两人入座之后,秦九韶又详细的给他介绍了文字功底比较踏实的萧雷龙以及其他比较出色的儒学学生。
赵旋明知南宋不缺儒学之士,倒是急缺数学、工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于是婉转的问道:“秦山长,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特殊的学生呢?”
秦九韶一拍脑袋,笑道:“赵山长这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在我们这春草堂之中,还出了一个擅写诗词的学生呢。”
赵旋一听有些失望,但是依然不动声色的问道:“哦,难道堪比苏辛吗?”秦九韶听了笑道:“此人却是一个女学生呢,不能说是堪比苏辛,倒是也能直追李易安了。”
赵旋听了这话倒是有些吃惊了。要知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秦九韶说那个学生的诗词水平竟然能和李清照相提并论,倒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