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座到双座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大量工作。
对于较小的飞机而言,增加一名飞行员的影响显着,而越精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留给这类更改的空间就越小。
歼7f正是一款复杂且紧凑的飞机,这样的改动尤为棘手。
深思熟虑后,许宁给出了他的看法:
“当初设计这个型号时,我的目标是赋予歼7超视距作战能力,并未考虑过多功能扩展,所以没有预留额外的设计余量。对于改造成双座型,我个人持保留态度。”
回忆起那段穿越后的日子,许宁只是为了快速引起教授们的注意,未曾想到自己的作品竟吸引了更高层的关注。
“原来如此。”
孙尚忠略显遗憾地低下了头:
“我们原本打算改进歼教7,现在正在进行一些预研工作,比如机翼选型和进气道匹配。接触了歼7f项目后,觉得它能提供很好的参考,可惜…”
听到这里,许宁想起了之前与海航25团飞行员的对话,他们提到部队急需一种高效的高级教练机。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全新设计一款高级教练机,但目前的资金和技术条件还不允许这样做。
然而,利用现有的歼8iiact多余度数字电传技术和性能优良的涡喷14发动机,在歼7基础上改造出一个新版本是可行的。
这正是后来教练9的诞生之路,也是648所的作品。而许宁有信心让它提前问世,并且……
追求卓越,他转向即将告别的孙尚忠,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既然有此想法,何不将计划扩大,做得更大胆一些?”
听到这话,孙尚忠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抬头注视着许宁:“您也觉得我们需要一款全新的高级教练机吗?”
尽管基于歼7F的技术方案已被否决,但得到对教练机概念的认可,还是让孙尚忠感到一丝欣慰。
预研项目的转化率通常很低,十个预研项目最终能有两个或三个进入正式阶段已属不易,而真正成功的则更少。
之前他们提交的两份预研报告因深度不足被退回;
这使得648所内部对新型高级教练机计划充满疑虑——更多的投入、不确定的军方需求,对于资源有限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