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一十章中医药调理食后盲

食后盲

[病案]马某,男性,65岁,在1983年10月8日就诊。患者自述有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四年多,而两目干涩的现象也已经伴随了他四年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开始出现食后头晕和视物昏蒙的现象,症状尤其严重。

最近四天,患者在进食后20分钟出现视物锐减的情况,同时还伴有复视现象。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他完全看不见任何物体,只能辨别亮暗。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与进食量成正比。在发作时,静卧可以减轻症状,通常在饭后两小时症状才能逐渐恢复。

患者还提到,平时他总是心悸气急,腰酸乏力,睡眠也不安稳。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双目外观并无异常,双眼视力均维持在0.6。眼底检查显示,他的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性增强,存在轻度动静脉交叉症,且有淡黄色胆固醇沉积斑点。

脑血流图的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上升支时间延长,流入角变小,顶峰角变钝,重搏波消失,各导波幅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心电图、血压和甘油三酯等基本指标均正常。

从舌象来看,患者的舌头颜色偏淡,苔较少。脉象表现为虚细。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明目。

[方药]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神曲20克,天麻6克,每日1剂,饭前一小肘服用,饭后卧养半小时,服6剂后症状减轻。上方去葛根、陈皮、神曲,加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菊花10克。又服6剂,食后眩晕失明已除。以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变化又服6剂,病情稳定。为防复发,上午服补中益气汤,下午服杞菊地黄丸,连服一月病愈。半年后追访,每日进食450克,食后盲症未发。

[评析]食后盲,临床少见,是一种在进食后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的症状。这种病状相当于西医所称的“饭后盗血症”。患者在饮食之后,由于食不得化,导致脾不能运,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注头目,使得眼睛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从而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这种病症的原因主要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因此,治疗食后盲的关键在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明目的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补中益气丸与杞菊地黄丸加减,通过调整药物的比例和剂量,达到健脾升阳,养血明目的效果。

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功效;杞菊地黄丸则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将这两种药物相结合,能够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食后盲的目的。

通过益气养血、滋阴明目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视力逐渐恢复。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治疗食后盲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