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3)

本病既无炎症反应,又不产生免疫应答,迄今尚难以进行血清学诊断,所以目前的定性诊断以大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

脑干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网空泡化具有证病性意义。据Well等(1989)报道,以脑干区特别是延髓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空泡变化来诊断BSE,其准确率高达99.6%。

作为确诊,还需进行如动物感染试验、PrP??的免疫学检测和SAF检查等实验室诊断。

【防控】

本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也无疫苗。

控制本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捕杀、销毁病牛和可疑病牛,严禁屠宰和销售病牛及其肉制品;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肉骨粉等);禁止从发病国家进口活牛、牛肉及其制品、牛精液、胚胎和肉骨粉等。

我国尚未发现本病,但仍有从境外传入的可能。为此,要加强口岸检疫和邮检工作,严禁携带和邮寄牛肉及其产品入境;建立BSE监测系统,对其采取强制性检疫和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屠宰,取脑各部位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如符合BSE的诊断标准,对其接触的牛群全部处理,尸体焚毁或深埋3m以下。

【公共卫生】

牛海绵状脑病的流行使相应国家的畜牧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打击,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形象,引起了世人的恐慌。在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各国海关检疫部门敲响了警钟,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严格的进出口管理措施,严防含有病原因子的牛肉或饲料进入国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方面预防BSE在牛群之间的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预防BSE在人类中的传播。我国还没有发生BSE的相关报道,所以预防工作更显关键。

(三)貂传染性脑病

貂传染性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alopathy, TME)是一种亚急性的脑海绵样变性的疾病,无炎症变化,病死率几乎100%。其病原的特性与痒病病毒相似。以痒病病料接种水貂,引起的临床症状和脑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生的水貂脑病不能区别。

取病貂脑组织乳剂做皮下或腹腔接种,可使水貂、雪貂、臭鼬、浣熊、仓鼠、山羊、绵羊和猴感染发病。水貂口服感染的潜伏期约为1年。病初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和衰弱、皮毛变粗,由后肢开始发生运动障碍,尾向上弯于背上。继而出现嗜眠,最后不能行动和丧失定位能力。患病动物一般经4~6周后衰竭而亡。诊断和防控措施可参照痒病。

(四)鹿慢性消耗性疾病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CWD)是鹿发生的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它是由朊病毒引起的。病鹿表现为慢性消耗,体重逐渐下降,行为异常,最后死亡。

该病主要感染北美地区的黑尾鹿、白尾鹿和美洲马鹿,一些野生和家养的反刍动物如牛、绵羊和山羊与染病鹿直接或间接接触也可被感染。

CW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潜伏期较长,数月到数年不等,多种发病鹿年龄都在1岁半以上,但也有少数不到1岁的鹿发病。主要病理学变化是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退化、空泡化,最终被星形胶质细胞替代。发病动物表现出恶病质状态,病程持续1年左右,最终死亡。

(五)库鲁病

库鲁病(Kuru)又称震颤病,是人的一种以小脑变性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