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六十年代生活录130

随着反击战如火如荼地持续推进着,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在人们紧张忙碌、奋勇作战之际,岁月已无声无息地走到了 1983 年。

回首 1979 年年末那段特殊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包产到户政策正式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推行开来。然而,当这项政策辗转抵达地处边陲的勐里县时,这里的各个村落却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其原因在于,近些年来勐里县的工业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政府因此拥有了源源不断且相当充裕的财政收入,而这笔丰厚的资金又如同一股强大动力,推动着勐里县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向纵深迈进。

不仅如此,毗邻勐里县的缅国成为了一个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的原料供应基地。凭借这一天然优势,勐里县的各大产业得以迅速扩张和升级。产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于是乎,当前勐里县农村中的半数青壮劳动力纷纷被吸纳进入各类工厂。

如果不是后来牟灵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众多实用高效的小型农用机械,恐怕勐里县的农村将会面临大量土地荒芜的困境。正是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给农田耕种带来的压力,确保了农作物的正常种植与生长,为勐里县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当勐里县接收到包产到户的指令时,各个村落虽然率先将农田分配下去,但仍然沿袭着以往生产队的传统耕作方式,并未做出实质性的变革。

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推行,勐里县的现任县长忧心忡忡地找上了牟灵。要知道,牟灵可是为勐里县能有如今这番繁荣景象立下汗马功劳之人啊!县长希望能够从他那里获取一些锦囊妙计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牟灵略作思索,脑海中便浮现出后世那些同样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村庄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向县长娓娓道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关键要点:其一,大幅提升农机设备的普及率,让先进的机械设备取代繁重的人力劳动;其二,积极推动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盈利空间来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家乡。

县长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牟灵的建议,不禁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缓缓点头,表示对这些提议深感认同。的确,这看似简单的两条策略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与可行性。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县政府大楼那庄重而威严的外墙上。县长召集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一场重要会议,专门就牟灵提出的方案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意见,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决议——在勐里县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和水果种植业,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县里原有的制糖厂规模以及新建罐头加工厂,以便及时收购本地生产的甘蔗和各类新鲜水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人口收入低的问题,还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光里,勐里县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决心。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大力倡导农村地区广泛种植甘蔗和各类水果,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大对制糖厂以及罐头厂的建设力度,不仅扩大其生产规模,更致力于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为消除广大农户对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后顾之忧,县政府主动与那些有意向种植甘蔗和水果的农户们逐一签订收购协议,郑重承诺将悉数收购他们所产出的农作物,从而切实保障了这些农户辛苦劳作的成果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流通,避免出现积压滞销的情况。

得益于如此得力且周全的政策举措,没过多久,勐里县便成功打造出了 P 市规模最为宏大的制糖厂和罐头厂。而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于牟灵巧妙地从后世借鉴而来的独特配方,勐里县所生产的水果糖和罐头迅速脱颖而出,以其别具一格的风味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在极短时间内声名远扬,一跃成为 P 市引以为傲的特色名片。不仅在本地市场备受追捧,而且还远销至海外诸多国家及地区。

伴随着这两家工厂的产品持续走俏、供不应求,勐里县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乡村,昔日相对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仅仅数载光阴过去,勐里县便已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皆知、令人瞩目的富裕之县。待到 1983 年时,经过精确统计,勐里县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已然与城市人口不相上下,实现了城乡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勐里县也随着这一闪亮的政绩,登上了最高日报的头条,狠狠地为滇省露了一次脸。

1983 年,勐里县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允许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一时间,这座小小的县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小个体户。他们活跃在街头巷尾,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着财富与梦想。

这一切让牟灵心动不已。他每天看着那些忙碌而充实的个体户们,心中渐渐燃起了一团火焰——他渴望辞去现有的稳定工作,投身到商海之中,去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终于有一天,牟灵鼓起勇气向家人坦白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包括自己深爱的妻子在内的全体家庭成员的强烈反对。家人们认为,放弃一份安稳的工作去冒险经商太过冲动,风险太大。

面对家人的质疑和阻拦,牟灵并没有轻易放弃。他深知要改变家人的看法并非易事,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会带来更好的生活。于是,经过多次深入地沟通和协商,最终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家里人同意牟灵继续保留现有工作,但同时也允许他开展商业活动。不过,由于牟灵无法全身心投入生意,所以产业将以其岳父赵阳作为户主来经营管理。虽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行事,但牟灵依然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他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