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命运多舛的海天6

海天之所以能够迅速崭露头角,得益于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批评报道。

大概是在他参加工作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海天独自一人前往锣鼓公社进行采访。由于班车只能开到识子垭区(该区域下辖五个公社),所以他不得不从那里开始徒步前行。

“还没到锣鼓,怎么就不去了呢?”车里的老乡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愤怒与不满。

大家都不愿意下车,不管老乡们如何强烈要求,司机就是不肯继续向前开。不仅如此,司机还非常不礼貌地说道:“锣鼓那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们可不敢去啊!”

听到这话,海天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条极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能够深入挖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他决定展开调查,先后找到司机、售票员以及几位老乡,详细询问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就在半个月前,一辆开往锣鼓公社的班车在行驶途中,上来了一名返乡的中年男子。

按照路程计算,他理应支付 1 元车费,但他却只肯掏出 5 角钱。司机心存不满,便将他拉到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半路程的地方,让他下车步行回去。结果那位中年人一怒之下,竟然出手打了司机一拳。

那个司机回城后,便借故脸部受伤罢工不干了。从那时开始,开往锣鼓的客班车只开到识字区,就不再往前开了。这给锣鼓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锣鼓公社的领导出面交涉几次都没有结果。

海天觉得,仅仅因为一件事或一个时期的原因而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停止开通锣鼓客班车,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海天回到城里后,马不停蹄地连夜撰写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详细描述了他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通过调查了解到的事实真相,并融入了自己的深刻感受。他以《江山车站无理停开锣鼓客班车》为题,盖上江山县委通讯报道组的公章,寄给了中南日报社群工部。

一周之后,这封来信竟然在中南日报头版右下角的显着位置刊登出来,标题没有做任何改动,但正文稍作了一些精简。此外,报纸还以“群众问题无小事”为题加了一段编者按,对停开客班车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这篇报道在江山县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江山县的群众工作一直以来都做得相当出色,二十年来从未受到过省委机关报的公开点名批评。县委对此高度重视,责令交通局立刻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展开调查并进行整改。

三天之后,锣鼓公社的客班车终于恢复了通车。

自此之后,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下属群众,都对海天刮目相看,敬重有加。当年年底,海天更是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才能,成功入选县委每年一度的三级扩干会议材料专班,并成为其中文笔最为出众的一员,肩负起了县委撰写先进典型材料的重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