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迟钝的交趾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38 字 2个月前

所以,依照以往的惯例,从交趾这边来看,即使是他们的谍报人员打探到了宋朝廷已获知了广南西路大量地方被他们蚕食的事实,但是他们认为,宋朝一定会在内部展开激烈而漫长的“是战是和”的争论。即使是这场争论是以“主战派”胜出而决定要讨伐他们的话,至少还得要有大半年的时间,所以交趾觉得,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心战事的快速到来。

比如可以去装样子朝贡一下,力求说明这只是一场误会,在不重要的地方服个软,说几句好话,再象征性地退让一两处的地方,那么兵戎相见的局面就不大会出现。

而即使是双方谈不拢条件,将大宋彻底激怒,那就可以先去看着所谓的再次讨伐的敕谕出来后,也一样还会有着七八个月的备战时间。

小主,

所以,在磨刀霍霍的东南海事院上下一心,完成了一场要对数千里之外的不臣之地进行讨伐前的所有准备,并且在明州百姓的景仰与欢呼声中,列队出港之时,交趾从上到下,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这场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交趾此时,还是李朝的李乾德在位。

顺便说一下,交趾的李乾德,与此时西夏的李乾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当然,这位死后被称为李仁宗的交趾国主,的确算得上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大有作为的君主,文这一面,他模仿宋朝,在交趾首开科举考试,又设国子监,选士建立翰林院;武这一头,他南伐占城【注:今越南南部,曾经的南越之地】,逼其割让三州之地,东平牛吼蛮【注:今老挝境内部分地区】等地,开始在整个富良江流域称霸。

不过,虽然是在他在位期间所发生的那场对宋大战,记在了越南史册之上,但实际上并不应该算在他的头上。因为这场战争进行的时候,他才九岁,主政的是当时的太后,发动并指挥作战的,是当时身边的辅政大臣宦官李常杰。

是的,没错,越南历史上的这位所谓千古名将李常杰是一位宦官。

当然,最终李常杰主导的这场战争战败,但毕竟成功挑战了北方的巨无霸,和议的条件也并没有失去什么,这也使得交趾的文武官员不再把大宋看成是不可侵犯的对象。

而让李乾德的个人声望与影响力在国内达到了顶峰,还在于这个年轻的国王对于中原王朝政治体制的深入研究与真正的消化。

否则你想想看,一个六岁登基的国主,先是先王王后杨太后垂帘,然后生母联合大内总管也是辅仁大臣李常杰登位继续垂帘,这个李常杰还又在对宋作战中赢得了空前的名声与声望。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李乾德,最终却还能顺利亲政,并将国内的所有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必然是有其独特的政治手腕与朝堂智慧的。

可以说,交趾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是从李乾德时代开始的,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交趾统治机器的效率,这也是他能够对外不断征伐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对于在国内几乎要成为民族英雄的李常杰,李乾德巧妙地运用了中原帝王惯用的明升暗调手法,陆续封其为太尉、兼内侍判首都押衙、行殿内外都知事、遥授诸镇节度、同中书门下上柱国、天子义弟、辅国上将军开国公等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官职与封衔,以表示朝廷与自己对他的尊崇。但是,实际上却是将其先从主力军队中调离,再又转而指挥南方不重要的战役,再调任不负责军事的职位、再渐渐做成了一个没什么职权也没什么作为的虚衔,以被高高地架起,再也无法去影响真正的朝政大事。

但唯一让李乾德无法释怀的,就是他的子嗣问题: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作为古人早已不再年轻,但是即使是他已经娶了第二个皇后,宫中却是一直未诞子嗣。

这便让他那个名叫李乾明的亲弟弟很是雄心勃勃。

刚刚步入中央集权的交趾,还是保留了一点部落蕃国的习俗,兄终弟及的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这李乾明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颇受到兄长的重用,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谋取功绩,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内的声望,以及在朝堂里的地位。

他便如当初的李常杰那样,决定还是得从大宋的身上去积攒名气。

战争,肯定是轻易不会去启动挑衅的。但是,利用大宋的迂腐、南方官员的胆怯以及各种刻意的手段,身任交趾武官最高职都统的李乾明,精心策划了这几年的蚕食吞并计划,不仅仅将前次为了和议而献给大宋的广源州乃周边地区尽数收入囊中,还越来越顺利地开始推进到了钦江之口。

至于宋朝会不会反击,李乾明一点儿也不担心。原因就在于他根本就不相信宋军今天的实力,不相信宋朝有胆量与能力主动对其发起进攻。再说了,即使要动手,他也绝不会相信会在这一年的冬季。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交趾的君臣,还是太迟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