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到第三天的凌晨,第一百七十团第一营基本上已经是伤亡殆尽了,营长张庭林也是身中七枪负了重伤,但就这样,张营长仍然躺在残破的阵地上进行着指挥,坚决不让士兵将他抬下去。
后来,第一营的副营长李少轩正好带了一个班的战士赶来这边的阵地进行支援,当看到张营长已经身受重伤后,李营副立即命令三个士兵将张营长强行扛入常德城内进行抢救。
而李营副自己则是率领一营最后剩余的三十多名战士在长生桥阵地进行死守,在和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的进攻部队继续激战了三个小时后,第一营的弹药也已经全部的耗尽了,而第一营的阵地上现在剩下没有受伤的官兵仅仅只有一个班了。
看着不远处正在冲锋的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的进攻部队,李营副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常德城,然后握紧了手中的步枪大声的对着身边这一个班的官兵喊道:“弟兄们,就剩我们这些人了,今天咱们已经打死了四十多个小日本了,也他娘的够本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弹药了,不过,去他妈的弹药吧,我们五十七师不会放弃一寸阵地,有种的就跟我拿着刺刀上,拼死一个小日本算一个。”
第一营剩下的这一个班的官兵也是毅然的挺起步枪上的刺刀,跟随这李营副迎着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的攻击部队冲了上去,和日军的进攻部队的士兵肉搏在了一起,最终李营副和第一营的所有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而第一营的张营长由于受伤太重,流出的鲜血甚至把背着他的战士的后背都全部的浸湿了,也是壮烈的殉国了。
至此,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的进攻部队终于是占领了长生桥的防御阵地,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的进攻部队也是攻击到了常德城西南面的小西门外,对于日军第一百二十联队联队长和尔基隆大佐来说,可谓是终于看到常德城的城墙了。
要知道,这次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对常德城西面的进攻,先后投入了两个联队五千多人的兵力,而华夏政府第五十七师的防御部队则只有第一百七十团和第一百七十一团各一部,兵力也只有一千五百人。
可是,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的这两个联队,在兵力是华夏守军三倍多,火力更是华夏守军十倍多的优势下,硬是从十一月十八日一直打到十一月的二十八日,整整用了十天时间才攻到常德城下,看见常德城的城墙。
在之前,华夏政府的第二十九集团军的第七十三军的主力两个师在澧水防线上仅仅守了一天,第四十四军也是只守了一天,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华夏政府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的部队防御有多么的顽强,同时,牺牲也是有多么的惨烈。
常德城西面的战斗是异常惨烈,而常德城东面和北面的战斗也是一样激烈,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占领了常德城东面的芷湾村后,由于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兵力不足,攻击常德城的西面和北面已经让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的兵力捉襟见肘了,根本无暇兼顾对常德城东面的攻击。
还在后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抽调了第六十八师团的部队来增援常德城的工作作战,于是,第一百一十六师团师团长岩永汪中将便把常德城东面的攻击任务交给了日军第六十八师团抽调出来的部队来负责。
由于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的主力部队需要在常德的南面,阻挡华夏政府第九战区李玉堂兵团对常德方向的攻击前进,而华夏政府第九战区的李玉堂兵团预计至少有两万多人的兵力,而日军第六十八师团不过一万多人的兵力,日军第六十八师团师团长左久间为人中将也不可能抽调联队一级的部队来协助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来攻击常德城。
最终,第六十八师团师团长左久间为人中将只抽调了独立步兵第六十五大队出来,协助日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团攻击常德城的东面。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认为以第六十八师团的这区区一个大队一千多人的兵力,恐怕不是常德城华夏政府第五十七师防御部队的对手,于是,在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干涉下,将日军第四十师团配属作战的第234联队的第二大队,配属给了第六十五大队统一指挥,这样一来,从常德城东面进攻的日军兵力就有了两个大队,两千多人的规模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负责常德城东面进攻作战的日军独立步兵第六十五大队大队长西山义郎中佐指挥着两个大队的兵力从芷湾村出发,攻击石公庙村和新民桥一线防御的第五十七师第一百六十九团第一营的防御阵地。
常德城的东线战场比常德城其他两个方向的态势更不利,因为,第一百六十九团驻守的常德东郊阵地是属于腹背受敌的态势,第一百六十九团的南面就是沅江,日军的进攻部队已经占领了沅江以南的地区,可以随时从沅江的任何一点渡江对第一百六十九团的侧后发动攻击,而东面又面临着日军进攻部队的两个大队的攻击,所以,第一百六十九团的处境非常的艰难,情况远比其常德城另外两个方向还要困难的多。
当天,第一百六十九团第一营在常德城东面五公里外的石公庙村和新民桥,遭到了从东面攻击过来的日军两个大队的进攻,由于要兼顾南面沅江对面的日军可能的偷袭,第一百六十九团第一营还要拿出一个连的兵力来监视南面沅江对岸的动静。
果然,到当天傍晚的时候,一部分日军进攻部队开始强行的渡过沅江,准备攻击第一百六十九团的侧翼,但当日军的皮划艇渡过了沅江三分之二后,第一百六十九团第一营负责监视沅江南岸的这个连突然对河中间的日军进攻部队发起打击,日军进攻部队一看无法渡河,便在伤亡了四十多人后返回了沅江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