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劣势

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经过计算,预计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攻打常德城最少七天之后,从南面赶来增援的李玉堂兵团才能赶到这常德战场一线,发动对常德南面的攻击。

至于常德西面虽然华夏政府第六战区目前有第一百军和第七十四军的两个师,还有第四十四军和第七十三军的残部,总兵力也差不多有四万人。

但是,日军第十一军在西面的部队,却有完整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和日军第三师团的大部,总兵力也接近两个师团三万多人兵力,这和华夏军队的兵力数量相差无几,恐怕华夏军队在一周之内的时间里,西面的华夏军队也难以有决定性的突破。

总之,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经过反复的计算和推演,至少在一周到十天的时间之内,华夏政府第六战区的部队根本无力击破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对于常德城的合围,常德城的安危只能依靠第七十四军的第五十七师这一个师的部队来死撑了。

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心里都清楚,依靠第七十四军的这一个第五十七师能够在常德守住一周到十天的时间,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为,通过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的推算,日军第十一军负责直接进攻常德城的兵力最少在两万人以上,很有可能达到三万甚至四万人的规模。

而第七十四军的第五十七师全师仅有八千五百名官兵,总兵力还不到日军第十一军进行部队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

而且,在重武器上,包围常德城的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可以使用至少两百多门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而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全师却仅有八门野炮,还不到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火炮数量的的十分之一。

按照一般的常规的军事常识来说,第七十四军的第五十七师能够防守常德城四到五天左右的时间已经就可以说是奇迹了,第五十七师那点兵力要想防御常德城十天以上的话,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摆在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面前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实已经是这样了,而且常德城还务必死撑,至于死撑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华夏政府第六战区放弃了常德的话,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就会轻松的占领常德,随后仍然可以继续南下攻击益阳,甚至包抄华夏政府第九战区的腹地长沙和衡阳,甚至可能导致华夏政府第九战区的彻底崩溃,真到了那个时候的话,华夏政府可就惨了。

况且,如果日军第十一军这次攻击的目的就是占领常德,之后并不打算撤退的话,那么不对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造成惨重打击的话,尤其没有造成战略合围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态势的话,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就更不可能放弃常德了。

常德如果丢了,不但华夏政府第六战区和华夏政府第九战区的洞庭湖水运完全被日军第十一军给切断,导致华夏军队在战略上的绝对被动,另外,第九战区的长沙,第六战区的恩施都距离常德不远,同样也都会遭到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极大威胁。

所以,对于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来说,常德城必须要进行固守。

只有利用常德城尽量的拖住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这才能为常德会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让华夏军队处在外围的大部队赶到常德一线对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形成包围圈,并且不断持续的攻击日军第十一军的各路部队,甚至切断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退路和补给线,导致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弹尽援绝,实力受损严重,最后被迫放弃继续攻击常德,败退回日军第十一军原来的防区。

因此,摆在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面前最困难的事情,就属于第七十四军的第五十七师了,他们需要面对至少三到四倍的日军和差不多十倍的火力差距。

但第五十七师却还要在这些明显的差距中,尽力在常德城坚守至少一周以上的时间,还要尽量的杀伤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消耗日军进攻部队的实力,可以说作战任务非常的艰难。

不过,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也知道,在常德城外围的华夏其他部队责任也非常很重,并不是说仅仅靠第五十七师固守常德,就可以使日军第十一军这次的进攻最终溃败。

因为谁都明白,小小的常德城和区区五十七的八千五百名官兵在几万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持续攻击下,全军覆没是必然的,所以,此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常德的死守,更在于外线的华夏军队集中兵力对常德城附近的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进攻。

外围的华夏军队一定要持续的向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发动攻击,给日军第十一军的各路进攻部队造成重创,并且形成对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包围圈,尤其需要切断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补给线甚至退路,这才能让慢慢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被迫撤走。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就是,常德城内和常德城外的华夏各个部队的作战任务都很重,而更让华夏政府第六战区代司令孙长官和战区郭参谋长感到麻烦的是,此次常德作战中对华夏军队极为不利的一面也是非常的明显。

那就是以往三次的长沙会战,鄂西会战,枣宜会战和浙赣会战的模式基本相同,基本都是是华夏军队首先进行一层一层的抵抗,而日军的进攻部队则是一层一层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