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宣布废除元朝的苛政赋税制度,重定赋税,使百姓得以负担减轻,安心种地、生活。他还提出设立“御史台”,专门监察全国各地的官员,确保每位官员廉洁奉公,做到“有罪必惩”。
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百姓能迅速恢复生产生活。朱元璋深知,若不解决田地问题,百姓的生计便难以维持。他决定推行一系列土地政策,将被元朝官员和贵族强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以此恢复民生。
他对李凡和刘伯温说道:“百姓皆以田地为生,若无田地,民无所依,国也难以强盛。今后大明朝的土地,皆属百姓所有,任何人不可再行掠夺。”
李凡和刘伯温对他的政策深表支持,认为这不仅能让百姓安居,还能从根本上稳定大明的经济基础。朱元璋还下令对原有的税收体系进行调整,使得税收更为公平合理,保障农民的利益,形成以农为本的国策基础。
登基之后,朱元璋并未放松警惕。他清楚大明的根基尚不稳固,仍需要严加治理。他以身作则,保持简朴自律,不允许奢靡之风侵蚀朝廷,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为民而治”的初心。
他下令宫中节俭,不得随意铺张浪费,甚至将宫中奢华装饰全部拆除,亲自示范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严令禁止贪污枉法,发现一例便亲自审查,不管职务高低,皆依法惩治。
朱元璋的自律和清廉让百姓更加敬仰,他的治国方式不仅得到了臣子的拥护,更赢得了百姓的称颂。人们称他为“平民皇帝”,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理解百姓的君主。
作为新朝的帝王,朱元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祖,他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南京的祖庙,行祭天大典。朱元璋穿上素衣,站在祭坛前,双手合十,虔诚地向天祈祷。他轻声说道:“咱朱元璋今日得以立国,皆因天下百姓拥护。天若有灵,咱定不辜负这江山。”
他带领百官宣读祭文,表达出他对祖先、对天地的敬畏之情。他以皇帝之名宣誓,将秉持仁政,恢复安定,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祭天之礼庄严肃穆,整个祭典结束后,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万岁”,将这一份赤诚之心传达给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登基后,洪武元年正式启用,这个年号象征着大明王朝的新生,也标志着元朝的终结。南京城内外张灯结彩,庆祝新朝诞生。百姓们载歌载舞,庆贺着新朝的建立,感叹着自己即将迎来安稳的生活。
朱元璋十分重视朝廷的法度和纲纪,他认为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国家,确保大明的基业稳固。他指示李凡和刘伯温共同制定大明律法,并亲自审核每条律令,确保其公平公正。
在李凡的协助下,大明初期的律法得以快速制定并颁布实施,涵盖了治国、赋税、刑法等方面,为全国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