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王知恩先是明悟并肯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接下来又思考,五帝对应五方五帝,可为五行,于人身是五脏,而万神则是身体各部身神,那么三界是什么呢?
金光是道之显化,因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一如:“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如果纯从颂道来说,“三界侍卫,五帝司迎。。。”这几句很好理解,是说道之金光,三界上下,五老五帝都要迎候。那如果对应己身又如何理解呢?三界通常的理解是天地人三界,盖指整个宇宙时空,但如果是时空的概念,如何侍卫?他知道一个说法说人体三界是精、气、神,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界”又如何理解呢?
王知恩认为三界在有时候可以理解为时空上的三界,亦可以是境界上的三界,但在修炼时、悟道时应知是这个界是界定的界,是一种对道的阐述,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
道生一,一生二,大部分人都有所理解,在这方面的认知没有特别大的偏差,但是对二生三的认知偏差却是极大。王知恩见过最粗浅的认知,就是认为三是指天、地、人三界,且将界理解为时空之域的界,即天神界、地府界、人间界,简直贻笑大方。如果这天界、地界切实存在,那也是三生万物后的结果,怎么会是这三界而生万物呢?
王知恩端坐于梦域之中,灵光流转,头脑风暴。天地、万物、人均为“三”生,那么ta们有何共性呢?三生万物,三是三种什么东西呢?(就像强名为道一样,我只能将其表述为“东西”,因为ta不能用状态或者物质之类的词语来表示。)
《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那么万物当有阴、阳、和三种“属性”,也不能称之为属性,但暂且这么称呼。如此可以反推三生万物,如果二生三的二是阴阳二炁,那么二生三就是阴阳二炁流转之下,彼此消长、转化,然后又趋于平衡,即冲气以为和,这时是和的状态,王知恩将其命名为和炁,万物化生。这二生三可以是结果也可是过程,以过程而言,三就是三个阶段,表现为能、形、质,王知恩将其命名为“三清”(不是三清天尊)。能为阳,以波的形式传递;质为阴,是炁转化为有形有质状态的结果;形对应和,是看不见的能收敛的结果,是阴阳二炁消长时达到的和谐状态。(看此段时,要将阴阳二炁与阴阳对分两种说法进行区别)。因而二生三,表现为阴、阳、和三炁,实则是阴阳二炁交合而产生了“和”这个第三者。
道生一,一生二,一是太极(太极含阴阳,阴阳非太极),状态是阴阳未分,混沌虚无的能量体;一生二,是由混沌虚无的混合的元始一炁产生阴阳二炁,万事万物由此而生,因而无不同时具有这两种对立属性。
但所谓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二炁绝非静止不动,而是互存互根,此消彼长,时刻运动转化,在动态的运动中,震荡交合,达到新的和谐状态,形成第三种状态——和炁,元始一炁不断经历这三个阶段,从而万物诞生,万物并非单指万灵,而是包含天地在内的一切存在,故而万物对立而又统一。
王知恩明悟了“二”和“三”,二是对立,需要在动态中纠缠才能平衡,而“三”是稳定,就如数字,如形状,三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最小数,稳定而生万物。那么稳定又万物生之后呢?三的表现又是什么?到底何为三界?如果说人体三界是精气神,那其他万物呢?
王知恩先从简单的万物“见性”开始悟道,他因为是工科生有较强的“科学”基础,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说的事物都具备简单性和复杂性,但是简单与复杂是对立的2,不符合道学的观点,那么在这中间还有什么呢?如果简单是阳,复杂是阴,那么还应有一个统一性为和。由此他又引申思考到《易经》之三易:简易、不易和变易。此种思考,可以看成是儒家所说的格物,一是看外显之性,一是推演化之论。然而这些又如何与精、气、神对应,如何构建三界的道理呢?
再追本溯源,回归结合万物本初,再生思考,人有精气神,即是人有三界。人是万物之一,均为三之演化,那么万物也当有对应精气神d的三界。王知恩将其定为:性、炁、物,三界即为:无极性界,太极气界,有极物界,(其实是太乙门始祖天云子的观点)。
天有天性,万物有物性,性是存在之基,道生一,均从无极生,因而为无极性界,对应三易为简易,对应“三清”为阳,对应人身为“神”;
天地有形,万物亦有形,哪怕是灵体都有形,是存在的外显,是为有极物界,对应三易为不易,对应“三清”为阴,对应人身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