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大唐柱石,郭子仪

此战,李光弼妙招迭出,以不满万人弱卒,不但使史思明的十万叛军铩羽而归,损失7万余人,而且使安史之乱就此攻守易势,可谓一战封神。

再比如河阳之战,李光弼以3万朔方军对史思明的10万精锐,不仅斩首万级,溺死万人,而且诱降叛军猛将高廷晖和李日越,使史思明吐血而归。唐廷在邺城之战那场神风中的颓势被李光弼一举扳回。

因此,《新唐书》在品评名将战功时,就将李光弼排在了郭子仪的前头,称其“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旧唐书》说得更直接,称即使是孙吴、韩白等名将比起他来也“或有愧德”。

“嗯哼,这还算中肯!老子打的胜战可比那老匹夫多多了!”李光弼愤怒的心情稍稍得到缓解。

而在大唐军营中的平阳公主也是一脸的疑惑,“这个老东西,实际上也这么猛的吗?”

“嘶,娘子,你看,这郭子仪,似乎还是武举人出身啊!”柴绍惊呼道。

“嗯?他很能打吗?”

“应该是!”

“能打有个屁用!现在出来混,讲的……”

柴绍看着屏幕,持续不断的介绍在弹出。

两人的谋略战术在军事谋略方面,郭子仪更注重战略谋划,能够充分发挥手下将领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有点“举重若轻”的味道。

而李光弼则在作战时会有很周密、很详尽的作战计划,明确每位将领的职责任务,在细节上抠得很死,有点“举轻若重”的感觉。

但是,在具体的战术方面,李光弼所展现出的军事素养要比郭子仪强得多。

治军能力从治军风格看,郭子仪更得军心。他恩威并施,虽是武将出身,但也有今天部队政委的一些特点,会做思想工作,也比较体恤部下。

史书上提到军士们对郭子仪是“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咸鼓舞涕位,喜其来而悲其晚也”等等,是实心实意敬服郭子仪,愿意跟着他干。

而李光弼治军严明,军令如山,一旦有人违反,不管有何情由,都按军规严格处罚。比较典型的一例就是杀张用济的那次。

“哼!治军不严!与那李广有何异同?”李光弼不满的哼哼,“打仗讲的是赏罚分明,这样士兵才有作战的动力。”

他与郭子仪就如同李广和霍去病。

李广治军不严,而霍去病治军严格!

显然!霍去病的功劳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