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海公安局的预审专家,季宗塘。”身边的人回答道。
季宗塘,刑侦八虎之中的“审判专家”。
作为中国第一代预审专家,以其精湛的审讯技巧和对犯罪分子心理防线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他在新中国预审理论的发展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为后来的预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季宗塘成长起来的年代,预审在破案中的地位并不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
当时,许多人认为物证比人证更有说服力,认为物品是不会说谎的。
季宗塘却不赞同这样的想法。
他认为,虽然物证确实重要,但物品是死的,它们不能提供完整的案件全貌,这给了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
相比之下,人证,尤其是通过审讯得到的口供,往往能够揭示案件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相。
季宗塘坚持认为,预审工作不仅仅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更是一种心理较量,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在一次全国公安预审会议上,季宗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复合式预审框架,让预审变得富有攻击性,重点攻击犯人心理的薄弱点,迫使他们自己开口交代罪行。”
他进一步解释说,审讯者与被审者就像是两个博弈对手。“只有在气势上压倒对手,才能在审讯中占据制高点,进而轰开犯人的心理防线。”他的话语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
然而,季宗塘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环境中并不容易被接受。
他需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理论对于破案具有重大意义。他坚信,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策略性的交流,可以有效地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季宗塘的理论很快将面临考验。在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中,他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审讯技巧,证明其理论的有效性。这个机会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验证,也是对整个预审领域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上海,一起精心策划的文物盗窃案震惊了全市。
小偷江某在被捕后,供出了其销赃对象——韩某。
韩某,一位受过良好教育、颇有名气的工程师,对文物也颇有研究。
然而,在审讯过程中,韩某拒不认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似乎有意卖弄自己的学问,时常谈论八大山人的画作、扬州八怪的特色等高深话题,甚至不时提出问题,试图考验审问员的专业知识。
面对韩某的挑衅,审问员由于缺乏文物知识,感到束手无策,被逼入了沉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