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大局已定,胤禛即将被正式册封为太子之际,康熙的心中却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他深知,作为帝王,每一个决定都需权衡利弊,顾及全局,而这次立储之事,似乎还有未尽之意。
夜深人静,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康熙独自坐在龙椅上,手中紧握着那份关于胤禛与胤禩治理成果的奏报,目光却穿透了纸背,似乎在审视着更为深远的未来。
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种种抉择,以及那些因一时之念而留下的遗憾,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
次日,康熙再次召集了张廷玉、马奇等几位重臣,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共同商讨立储之事。
会议的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康熙心中的犹豫与挣扎。
“朕昨夜反复思量,立储之事非同小可,关乎我大清江山社稷之安危。”
康熙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胤禛与胤禩虽各有千秋,但朕心中尚有一虑。”
张廷玉闻言,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问道:“皇上所虑何事?臣等愿闻其详。”
康熙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胤禛虽仁政爱民,勤勉治国,但其性格刚硬,行事果断,恐将来行事过于严苛,难以容人。而胤禩虽广结人缘,但行事略显圆滑,缺乏胤禛那般坚定的决心与魄力。朕思前想后,忽忆起二阿哥胤礽,他自幼聪明好学,温文尔雅,且曾一度被立为太子,虽因故被废,但朕观其言行,仍不失为储君之选。”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臣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料到康熙会突然提及早已被废的胤礽。
马奇沉思片刻,谨慎地开口道:
“皇上,二阿哥胤礽虽有过失,但确有才华,且曾受教于皇上多年,对治国之道应有独到见解。只是,废而复立,恐朝中多有非议。”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马奇的担忧,但他随即话锋一转:
“非议在所难免,但朕以为,储君之选,当以国家社稷为重,而非个人荣辱得失。胤礽若能痛改前非,以国事为重,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明君。”
张廷玉见状,也上前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皇上圣明,臣以为,二阿哥胤礽若得皇上信任与栽培,定能不负所望。且朝中亦有不少大臣对其抱有期望,若皇上能复立其为太子,必能凝聚人心,稳定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