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冷却,固化

希灵帝国 远瞳 2724 字 4个月前

我看着四周黑暗深沉的空间,脑海中是成堆成堆的疑惑。

这里的确是深渊之门内部,而且是最古老的深渊之门内部,周围环境中那种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快感也证明自己没有跑错地方,然而这里跟我记忆中跳进去过的那座深渊之门却不一样:记忆中深渊之门内部是一个介于可感知和不可感知之间的混沌空间,一切信息都处于不定型的状态,因为通过肉眼看到的景象都属于“不可理解”的信息,所以你会感觉周围极其黑暗,在深渊之门里,你能看到的唯一“景色”就是偶尔从那深沉的黑暗中涌动出来的混沌“气团”,而且即便那些气团也不是真实的物质或光影,它们是不可名状的信息风暴,你的感官接触到了这些信息,却无法理解它们,于是它们便在肉眼中呈现出混沌气团的形态来——以上都是正常的深渊之门内部的景象。

然而在这里,我没有感觉到那种明显的癫狂错乱气息,也没有接触到大量“不可名状”信息时产生的眩晕感,这里只有普普通通的黑暗,以及身无凭依所带来的那一点点不适。我观察着周围,没有看到深渊之门里常见的那种混沌“气团”,也没有看到其他别的什么怪东西。最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空间很稳定,坐标处于能够感知的状态,这意味着自己身处的只是一个没有光照的正常空洞而已!这根本不像是深渊环境!

哦对,这里和正常空间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四周洋溢着那种微弱的深渊反应,如果是其他什么普通人进来,大概还是会一瞬间疯掉吧。

“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了吧,”父神在前方慢慢飘过去,他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这里的空间是固化的,除了氛围之外,这里几乎不存在混乱崩坏的成分。”

“所有深渊之门背后都应该是共享空间才对,”我适应了一下,发现在这里活动要比在正常的深渊之门内部活动方便多了,“堕落使徒以前就利用这点这么干过一次,他们从自己的地盘出发,然后在深渊领域里一路潜行到帝国境内再冒出来……”

“我知道这件事,以前你跟我说过,”父神点点头,“所以你们判断所有深渊之门‘下面’是个相通空间,我们自己也通过研究确认了这情况,而且在所有深渊之门里都观察到同一个不连续带也是事实……只是在这里情况有点例外,这座最古老的深渊之门下面是这么个地方。”

“它看着像是个正常空间,”我抬头望向深渊出口,水晶湖打开时留下的银色光环在这里仍然能看到,这倒是不用担心在里面迷失了,“这里连空间坐标都是稳定的。”

“不但空间坐标稳定,”父神说着,随手指向远方,“大地。”

然后我就看到父神手指的方向骤然爆发出一道闪光,随后大片大片绵延不绝的山峦险川开始循着闪光的轨迹凭空浮现出来,这一奇观持续了几秒钟,几乎是呼吸间一片广袤的大陆便出现在我面前。然而过了没多久,这块大陆便开始崩解、分裂,短短六七分钟之后,它就被各种天崩地裂的灾难所笼罩,然后一点点被周围的黑暗吞噬掉了。

“虽然会被很快摧毁,但在这里确实是可以用创世纪的,”父神解释着,“这意味着尽管周围环境恶劣,它仍然支持最基础的秩序存在,甚至允许凡俗物质在这里存活个一时半刻。你也知道,正常的深渊环境是‘秩序的真空区’,任何具备秩序而又不具备抗性的东西在这里都会瞬间连自己存在的根本都被剥夺掉,然后眨眼间崩裂……但刚才那片陆地在全无保护的情况下被创造了出来。能诞生,就意味着这里存在最基础的秩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对这些高精尖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却也能听懂父神在说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深渊之门里面竟然允许从无到有地出现一个有秩序的东西,这是绝对违背深渊本质的。

“我也不知道,”父神特光棍地耸耸肩,“而且奇怪的事情还多着呢,我们也在这里进行了深潜,然后一路下沉去寻找不连续带,你猜我们找到了什么?”

我看着父神似笑非笑的模样,大胆做出猜测:“你当年盖房子掉下去的扳手?”

父神:“……我很欣赏你这种乐观心态,但咱能严肃点么?”

我一摊手:“你这不为难我么,我哪知道你们在这下面找到啥了。”

“深潜之核——也就是神族制造的深潜船——一路前进到了理应出现不连续带的地方,结果什么都没发现,”父神低头看着下方那无尽的黑暗,仿佛要看到当日深潜船抵达的地方,“然后我们让设备继续下潜,结果……到底了,深潜之核撞在空间尽头,随后从深渊之门附近冒了出来。”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你是说这里不但是个空间,而且还是封闭的?”

“抵达空间边界之后会返回到出发点,意味着空间封闭且连续,之后我们又多次测试,每次的返回路径完全相同,证明这里不但封闭连续,而且还有一个稳定结构,只不过由于这里仍然是深渊环境,才导致用一般方法绘不出这里的空间结构,”父神在半空中盘腿坐下,我脑海中回响着他那一如既往不紧不慢的淡然声音,“于是孩子们用了些间接方法,比如不断在各个方向投放探测器,这才大致把这里的结构弄清楚,确认了这里是一个类似狭长洞穴的巨大空洞,洞穴内处处对称,从一点向无限远点延伸,你会遇到闭合空间的边界,然后准确地回到出发地……就好像第二类闭合型秩序宇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