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高守忠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女真人想必早已料到这些。以中原人对付中原人,便是一步妙棋。微臣读了许多中原人的史书,知道中原人最是喜欢自相猜忌,自相残杀。如若中原人不窝里斗,女真人如何会有恃无恐。”
太师嵬名安惠推心置腹道:“至于契丹人,更是如此。宋朝和大辽,还有我大夏,大打出手这些年,宋朝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分明就是那些宋朝的乱臣贼、酒囊饭袋,一个个贪生怕死、委曲求全。宋朝分明是不把我大夏放在眼里,瞧不起我们。总是送岁币,设榷场。用银子钱骗走我们的马匹和羊群。也没见宋朝的铁骑有多少,反而闻得着那东京开封府汴梁城许多酒楼的羊肉汤,香气扑鼻。”
乾顺听了这话,顿时喜上眉梢,佩服开来:“太师,实乃寡人的左膀右臂,所言极是,如此肺腑之言。寡人所思所想,便是如此。我大夏苦心经营许多年,如今和宋朝、金国,成鼎足之势,实属不易。想必祖宗有灵,我嵬名氏也算威震天下了。此番宋金战事,我大夏要从长计议,审时度势,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歹害无穷。赵佶这老糊涂蛋的‘海上之盟’当引以为鉴。”
晋王察哥恨恨的道:“宋朝人就是酒囊饭袋。如今被女真人恨恨教训一番也算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我大夏自当以此为鉴,枕戈待旦。”
太师嵬名安惠道:“陛下,那就按我大夏福祉做出决断,如此就谁都不得罪。”
乾顺欣喜若狂忙道:“太师有何妙策,但说无妨。”
太师嵬名安惠伸出双手,比划开来,叹道:“可派使团去往两国,各执一词。宋人跟前以示唇亡齿寒之理,金人面前可说共图天下之计。”
焦彦坚点了点头,赞道:“太师果然深谋远略,佩服佩服。”
嵬名安惠道:“就怕金军来犯关中,我大夏国也会受到波及。”说话间想起远在京兆府的女儿嵬名白雪了,心中担惊受怕,素闻宋朝与金国正在酣战,就怕种家军有所闪失,种溪有所闪失,自己的女儿就伤心难过了。
晋王察哥不解道:“太师,如今两国战事吃紧,为何冒险前去?不如加强我军战备,方为当务之急。”
文官景仁忠道:“陛下派人前去刺探军情,打探消息,实乃智慧之举,为何不可?还望晋王明鉴。”
景仁礼又言道:“陛下,此举甚好,微臣觉之可行。”平吉不服道:“尔等文官只会舞文弄墨,如何知晓大战之事!”
晋王察哥也道:“陛下,战备要紧,战备要紧!”萧和达劝道:“要报仇雪恨,不只为了大辽。”
乾顺道:“尔等休得无礼,景仁忠、景仁礼乃我大夏博学多识之人,不可以异国之人待之,尔等可要明白,派出使臣,此乃寡人之意,如今已决,无须多言。”
群臣拜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愧不可及。”
乾顺站了起来言道:“好啦,今日朝议至此。晋王察哥、平吉大将军,寡人有军务相商且先留下,退朝。”言毕余众离去。
大殿顿时空空荡荡,只有些许士卒与宫女侍候左右。乾顺走下宝座,察哥、平吉还是疑惑不解,面面相觑之际,劝着乾顺如何如何,嵬名安惠摇摇头笑了笑退了出去。
乾顺在大殿里走了走,转过身来到察哥、平吉身旁与他们边走边笑道:“察哥、平吉,你们还是要多读些书才是,子曰:‘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所谓学而知之,知而思之,思而行之。你们可知,战为政之用,政乃国之本。曾几何时,三国时吕蒙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事,如今寡人期望二位比那汉人更强。察哥今日所言所语便是很好。头头是道,陈说利害。不过,和太师就无法相提并论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你们带兵打仗之人,也要知道一些谋略。岂不闻‘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理,此乃中原人的大智慧。不可不察,不可不明。你们可知道了?”
晋王察哥笑道:“这些年来,我南征北战,与回鹘人在大漠里兜圈子,和种家军在横山捉迷藏,见惯了冲锋陷阵,见多了尸横遍野,却不懂得兵法,为此时常败在种师道手下,羞愧难耐。方才王兄一语中的,臣弟受益匪浅。何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望王兄赐教。”顿时点点头。
乾顺笑道:“那你就去请教太师好了,寡人告诉你了然无趣。太师的智慧,你如若有一点点,想必我大夏也会一统山河,问鼎中原了。平吉,你也要多读《孙子兵法》才是,以待天下有变,冲锋陷阵,为我大夏开疆扩土,也算你的造化了。”
平吉道:“陛下所言极是,末将铭记在心。我主英明神武,末将自然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随着这声音,他们渐渐远去,步出了王宫大殿向御花园而去。
来到御花园,乾顺示意平吉退下,便望着雪后的青松,目光呆滞开来。察哥见状便欲言又止,原来乾顺早已黯然神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察哥劝道:“王兄不必如此,还要节哀顺变。”乾顺一怔,用帕子擦了擦眼睛,失笑道:“没事,何来节哀顺变一说。”察哥伸手去拉乾顺的胳膊,问道:“那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