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晋厉公可不像楚共王那样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是楚国国君与晋国国君最大的区别,貌似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未见晋国国君在战场上冒矢冲锋的模样。
楚国国君则往往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这也是楚军强悍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人读这段历史会有些遗憾,其实楚军不应该败的。
但楚军就是败了,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存在应该不应该,只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结果。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场战役。
首先,这是一场实力上讲是势均力敌的战役。晋楚军力相差无几,双方都出动了国君以及全部主力部队。
两国军队都以骁勇善战闻名诸侯,如果兵对兵车对车的对阵作战,谁也占不到便宜。
第二,这是一场无法载入史册的普通战役。两军都没有名将坐镇,都没有什么多少谋划。
楚军是严格按三军编制规规矩矩作战,老早将楚军的光荣传统如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等都忘了。
晋军貌似有些谋略,将重兵压在中军,试图一举击溃敌人中军,但存在严重的隐患:
万一己方的左右两路军先被敌军击破的话,那会导致敌三军合围己方中军,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说,这场战役几乎没有经典的谋略。
第三,这是一场决定楚国让出霸主地位的战役。
此战后,晋国又压制了楚国,楚国将好不容易自楚庄王时代在中原得来的地位损失殆尽。
其实,楚国先是被晋国忽悠搞什么世界和平计划,与晋国和解,让晋国腾出手来解决内部矛盾,解决西部的秦国威胁,解决北部的狄戎隐患。
然后是倾国一战击败楚国,让晋国的国际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春秋霸主,又到了晋国人手里!
晋楚鄢陵之战楚国的失败,标志着楚国开始走下坡路。
第四,这是一场引发楚国东部危机的战役。
晋楚鄢陵之战的结果,使楚国东部的吴国更加有理由相信,强大的楚国是可以打败的!
于是,吴国更加重视与晋国的联盟,不断发起对楚国的侵犯,从此楚国陷入了长期对吴作战的局面。
第五,这是一场高级叛徒发挥重要作用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