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看向司马睿的眼光,
依旧是不信。
司马睿摆了摆手,
说道,
“罢了,
连你们都不信,
这事情只能慢慢来了。
还有个小事,
和你们四个说一下 ,
原本定下的二十二日甲辰登基,
改到了二十四日丙午。”
四人一愣,
三人看向刁协,
刁协问道,
“大王,
这个日子,
可是学贯古今,
活了快一百年的太史令陈卓推算的。
怎么能随便就改了哪?”
司马睿示意刁协不要激动,
说道,
“我也是听了茂弘的建议,
见了一位神人,
说起来和若思还是本家,
茂弘的顽疾,
就是他一句话给治好的。”
戴渊一听是和自己同姓的,
就猜出了八九,
心想,
多半是那个吴兴妖人戴洋戴国流。
据说他小时候曾经死而复生,
从此就有了沟通天地之能。
而且还先后预言了,
顾荣、周玘的死期,
世人皆以为神。
听说最近不知道怎么,
和王导又攀上了关系,
都搬到西园里去住了。
戴渊欠了欠身子,
问道,
“大王说的,
可是吴兴戴洋戴国流?”
司马睿点了点头,
说道,
“正是此人。”
戴渊见自己猜对,
继续说道,
“大王,
这戴国流就是风水看客,
怎么能比得了当了几十年太史令的陈卓哪?”
司马睿又示意戴渊不用起身,
说道,
“若思还记得陈令是怎么说的嘛?”
戴渊点了点头,
说道,
“陈令说,
当年越王勾践反国复位,
范蠡说,
甲辰日阳位在前,
意味着君主出行,
上下皆空,
德行出郊,
刑罚入宫。
正好对应着郊祀天地。”
司马睿随即说道,
“陈令说的在理,
但戴先生说得更合当下。
陈令毕竟是孙吴旧吏,
虽沐王化多年,
但身上的怨愤还是难除。
这就和当年卧薪尝胆的勾践一样,
也是对吴国心怀怨恨的,
他这才要将那些刑罚留在吴国,
把德行带回越国。
如今朕上顺天意,
下承民情,
又何须按照越国的旧例哪?”
戴渊听完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说道,
“大王英明。”
司马睿摆了摆手,
说道,
“不是我英明,
是戴洋看破了这些孙吴旧人的心思,
他们到现在还心怀怨恨,
那种情感就和当年勾践对吴国一样。
那我岂能遂了他们的愿?
好了,
这件事情,
我已经和西阳王、荀司徒、茂弘,
商议好了,
你们回去通知一下台阁的郎官,
改动一下。”
这事情,
既然说道孙吴旧人,
四人也就不能再争下去了,
否则就是惹了一身骚。
司马睿说完了登基的事情,
又把话题拐回田地的事情,
说道,
“这还有十几天就到大典的日子了,
大典之后,
今天谈的这些新政,
该铺开的就要铺开了。
你们说,
这第一仗,
在哪里打响比较合适?”
三人看看尚书仆射刁协,
刁协说道,
“陛下,
战斗已经开始了,
太子二傅都称病不出,
琅琊王、乌程公殒命。
臣以为,
这首战之地,
必在乌程县。”
司马睿听后点了点头,
说道,
“玄亮和朕想到一处去了,
现在乌程公绝嗣,
朕准备发一条诏令,
废省掉这些绝嗣的王公,
将这些王公名下的田地,
都一律抄没入库。”
刁协也夸赞道,
“陛下英明,
这样一来,
削掉了江南最大的豪族,
其他世族也会有所收敛。”
司马睿摆了摆手,
说道,
“这可不是朕英明,
是茂弘又快了朕一步,
一早就给朕想好了。
连新的乌程令,
也帮朕物色好了。
朕得茂弘,
如汉高帝得留侯。”
三人面面相觑,
唯有周伯仁又饮了一口酒,
刘隗还是提醒道,
“陛下,
这几条新政,
可就是要抑齐豪强,
这江南的最大的豪强,
可就是琅琊王氏。”
司马睿摆了摆手,
说道,
“哎,
你们不了解,
朕和茂弘自小就相识,
他和王家那些人不一样,
朕是要抑齐豪强,
不是要打压茂弘,
这点,
你们可要记住了。”
刘隗还想再说什么,
被刁协拽了拽袖子。
只听司马睿继续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台阁的事情,
也要多征求茂弘的意见,
怎么说,
茂弘也是中书监,录尚书事。
台阁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