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人,怎么能认不出赵国人呢……”
盗跖此时的声音低沉晦涩,尽显亡国之人的凄凉心境,一瞬间就勾起了守卫的共情。
赵国亡国至今也不过才十余年,还在怀念故国的人很多,而且不止是赵国的旧贵族,很多百姓也在怀念。
这名守卫也是这类人的一员,甚至因为当兵这些年都在外地颠沛流离,他对故国的缅怀还要叠加上对故土的思念,比旁人要更强烈——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在秦国手底下活得也不怎么如意,要是日子过的好一点估计就没多少人怀念了。
你看大清亡了就没多少正经人怀念它。
还有一个原因是,盗跖的情绪拿捏的实在恰到好处,让人完全分辨不出来,他是在扯淡——他根本不是赵国人!
呃……确切的说,也可能是。
因为作为一个被他师傅一手养大的孤儿,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齐楚燕韩赵魏秦都有可能。
要是按他师傅的籍贯算,他应该是……鲁国人,不过鲁国亡的早,他长大时鲁顷公坟头草都多高了,也没什么概念。
至于为什么能看出守卫是赵国邯郸人……纯属巧合。
身为一个贼,观察力是很重要的,很多常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贼却能从中分辨出特点来。
偏巧这个守卫身上就一种邯郸人独有的特征,又恰好盗跖还真的能认出这个特征,那就是——步态特征。
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一个燕国少年去赵国邯郸学走路的故事,也就是“邯郸学步”这一典故的由来。
庄周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思想这里暂且不表,邯郸人的步态独特确实是七国闻名的,否则那里的舞姬也不会独树一帜,天下闻名了。
所以这会儿盗跖纯粹是在演这个守卫。
眼见守卫的情绪已经成功被盗跖调动,只不过大概是这些年习惯了服从命令,始终强忍着不说话,对盗跖的说辞不置可否。
但这也算是默认了。
盗跖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KFC大计已经基本成功了,赶紧趁热打铁继续哀声说道:
“我知道你不信,肯定以为我在骗你,我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