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人脸色都凝固住了。
这李河东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
让你写诗给顾奶奶!
你是要写死顾奶奶啊你!
几人都不动声色看了一眼老太太的神情,老人家仍是笑眯眯的表情,但没之前那么温和了,带着点儿冷意呢,毕竟这是写给她老人家的,就现在这三句,没一句好听的,谁听了都不会给李河东好脸色。
这首诗词不算晦涩,就是呆萌的池瑶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心里那叫一个焦急呀,真惹得奶奶不开心了,那她跟河东哥就彻底没戏了!
好死不死的,李河东在写完这三句话后,停下来又沾了沾墨水,轻轻悠悠的,那把一圈人都看急了,主打一个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小子别沾了!
赶紧找补回来吧你!
还沾!
要说最不急的,还都是郭思林,他作为杰出年轻作家,自身文化底蕴很厚实,他看得出来,李河东这首诗是走的先抑后扬的路子。
但是前三句压的太狠了!
能救回来吗?
郭思林自己思考了一下,遂即放弃,难,太难了,主要是李河东在前面压抑过头了,后面必须得填上一个点睛之笔才能找补回来!
但点睛之笔哪是说来就来的?
这玩意就跟艺术学院的雏儿一样,那他妈都是祖坟冒青烟才能遇上的事儿,属于可遇不可求,反正这么短时间内,郭思林是想不到任何补救的金句。
李河东继续动笔。
第四句出来了。
池瑶:“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三位校领导暗暗摇头。
平!
太平了!
郭思林大喜过望,他猜对了,前三句是“抑”,那后面就是三句“仰”,但仰的这第一句,太过平淡,救不回来了,李河东要凉了!
第五句: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池父池母暗暗叹息。
还是不够啊!
看来身为工科生的李河东,在文学方面还是略显不足了。
小主,
写最后一句时,李河东故意放缓了速度,却加重了力道,一笔一划,都充斥着力量。
这首诗出自前世被誉为“诗豪”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起因是白居易先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白居易对衰老的消极情绪,于是刘禹锡为了鼓励白居易,写下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
最后一句被逐渐出现在纸上,池瑶用好听的声音念着,念着念着,声音中忽然夹杂着些许惊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