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要想留住港岛这块殖民地,就必须要扩大这三成的胜率。
而如何扩大?
就是在1996年租期之前,将港岛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一个天一个地,自然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以港岛的繁荣为筹码,至少要拿到治理权。
这是英国人的想法。
所以,从七十年代开始,英国不余遗力的推进港岛的经济。
麦理浩的十年执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改变了港岛整个社会面貌。
1979年麦理浩满怀信心,秘密前往燕京第一次洽谈港岛的未来。
结果,却是得到了强硬的回答。
中国,也在1979年,进一步深化了改革进程。
也在这一年,九龙仓之战打响。
华人资本登上了港岛的历史舞台,英资却是开始了大撤退。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一切,都有因果可循。
接下来十年,将会是英国矛盾的十年。
他们又想继续推行一开始制定的政策,让港岛越渐繁荣。
但是82年83年的谈判签订,又让他们举步不前。
所以,邵维鼎,要想改变整个港岛的命运轨迹,要想在港岛这座城市,拿到尽可能多的利益。
这十年,至关重要。
不然等到91年那位“末代总督”彭定康上台。
他的日子,可不会好过了。
邵维鼎很清楚,这位总督的出身,既不是殖民地部官署也没有外交官履历。
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客,他在上任前,就已经是英国保守党党鞭。
港岛在后世为什么如此尾大不掉,十成的雷有九成就是这位埋的。
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就是明明八九十年代,港岛明星、港岛人都非常爱国。
为什么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感觉不一样了。
不单单是内地经济发展起来了,穷亲戚阔了,港岛人心里有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