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早有准备

浩浩荡荡的流民大军,朝着朔州方向涌去。

作为必经之道的平阳县,家家户户闭紧门窗,通往武都县的大道上平坦无阻。

平阳县令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巴不得赶紧把这些流民送到朔州去。

如此动静,自然瞒不过云州方面的眼睛。

此刻,朔州刺史府内,崔三论正在给牛锦一等年轻官员授课。

顾南夕重用年轻学子,好处是这些学子敢想敢做,充满冲劲,不被官场上的陋习所捆绑。

坏处就是这些年轻学子的治理经验还是太少了,容易冲动行事。

崔三论的到来,就极大地补全这块短板。

崔三论坐在椅子上,底下是一众聚精会神的学子官员。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如何平抑物价。其中,粮价是最关乎百姓的一条。”

“大周立国之初,开宝四年,市面上米贵,于是官府硬性定价一斗米七十钱。”

崔三论把视线投向底下的一名学子,方才他提出,要在云州朔州固定米价。

“但这个定价过低,如果以这个价格把粮食运到京都去,粮商会亏死。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往京都运米。”

“城里原本储藏的米也不肯出售,黑市上米价越来越贵。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如何做?”

提出固定米价的学子,不好意思地垂下头。

他原本以为自己提出来的这个决策是万无一失的,却没想到,原来早就有前人试过了。

这么久远的事,牛锦一等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他们在书院里虽然学过各种文书,历史上的政策,但看的都是大方面,很少聚集到实操以及粮价这种细微之处。

牛锦一目光闪闪:“打击囤积居奇,树典型,问责相关官员。”

崔三论摇了摇扇子:“当时,周太祖也是这样做的。但直到十月,米价依旧没有降下来。”

牛锦一和同伴们面面相觑。

见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崔三论继续道:“后来是组织了十万石江淮米,运输到京都,这才缓解了危机。等到运河修好后,每年漕运高达五百万石。京都储粮丰富,粮价才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