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 他们要的是全世界

重返1998 笔舞春秋 1304 字 2个月前

针对于东方世界的顶层设计,塞恩还提出了第二个方向。

从非必须品成为“刚需”。

两者结合,方能让这种理念根深蒂固。

塞恩表示,他曾在华夏留过学,对于东方人的人性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

他提出: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不同,习惯于“追随”和“攀比”。

所谓追随,就是跟风。

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别人怎么做,绝大多数人怎么做,那么我一定就得怎么做。

不然,“我”就是异类。

所谓攀比,只的是东方人的“好胜心”和“好强心”。

简单来说,是一种曾经被极度压迫后,由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作用所映射出的一种心理状态。

他们热衷于表现出自己的强大,热衷于听到别人不如自己。

无论是国度内外,都是如此。

所以当一个身边的朋友“过”的比自己好的时候,那么他们心理的那种映射作用就会愈发的强烈。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年代。

“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丈夫。”

“别人家的老婆。”

“别人家……”

这种隐藏在最不显眼处的话题,在塞恩看来却是把东方人的人性摸的透彻。

所以在他的顶层设计上,多了一项针对于这种人性的“属性”。

一旦这种商品被转换成了某种“刚需”,那么就会呈倍增学的效应扩张开来。

十传百,百传千,直到遍地开花。

别人有,我也一定要有。

不然,我就是不如别人。

而如何把这种非必需品完成一个向刚需转化的过程,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花费功夫了。

至于他们是如何做的,江洋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答案。

拿当代一对年轻的夫妻来举例。

掏空父母的积蓄,压上自己的未来,背负上30年的债务。